下周岱公路隧道跨水电引水隧洞的设计

下周岱公路隧道跨水电引水隧洞的设计

ID:14248529

大小:415.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7

下周岱公路隧道跨水电引水隧洞的设计_第1页
下周岱公路隧道跨水电引水隧洞的设计_第2页
下周岱公路隧道跨水电引水隧洞的设计_第3页
下周岱公路隧道跨水电引水隧洞的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下周岱公路隧道跨水电引水隧洞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下周岱公路隧道跨水电引水隧洞的设计方勇刚,周红升,翁辉(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310006)摘要:随着山区公路的改扩建项目的推进,新建公路项目与原有结构物的交叉也日益增多。针对某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中新建隧道与原有水电引水隧洞的立体交叉情况,对新建隧道的土建工程设计进行了阐述,重点对隧道交叉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提出了合理的隧道设计,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公路隧道;引水隧洞;设计;地下立交;小净距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和车辆载重越来越大,原来修建的公路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趋宝贵和紧张,对旧有

2、公路进行改建和扩建就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山区公路项目的推进,新建公路项目与原有结构物的遭遇交叉也日益增多,遭遇的形式也越来越繁杂,在空间位置上,有水平方向的并行,也有竖直方向的上下交叉、重叠等,且相邻结构物的间距越来越小。由于公路隧道的跨度大,开挖后形成的塌落拱也大,承受的拱部荷载也同比增长,不利于围岩的自身稳定,势必给隧道的开挖和支护增加难度。对于在竖直方向交叉的小净距隧道,当新建隧道位于既有隧道的上方时,且跨度较大时,由于隧道下方既有隧道空洞的存在,非常不利于新建隧道的安全与稳定,这时新建隧道的开挖、支护方法,对于新建和既有隧道的安全影响都较大。

3、本文结合山区某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下周岱隧道与水电隧洞交叉的情况,对新建公路隧道的特殊设计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工程概况下周岱隧道是山区某公路改建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隧道长410m(K4+525~K4+935),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为单洞双向通行两车道隧道,净宽10m,净高5m。在K4+748~K4+787段,公路隧道与下方一水电引水隧洞立体交叉(平面位置见图1),斜交角度为24°,中心点隧道设计底标高为283.28m,隧洞顶标高为277.6m,最小净距不到5.68m,交叉处纵断面见图2。水电隧洞宽约4.4m,高约6m,

4、无任何支护,已使用2年,局部有坍塌(水电隧洞断面示意图见图3)。下周岱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天然坡度35°~50°,植被发育;局部由于后期开挖等因素影响,坡度可达75°~85°,基岩出露。隧道区岩性表层覆盖层1收稿日期:2011-07-01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InstituteofCommunicationsPlaning,Design&Researchhaveconductedaspecialsurvey.Thecompositionandtheincidenceofthevari

5、oustypesofaccidentsareobtained.Somecountermeasuresarestudiedinthepapertoreducetrafficaccidents,includingoptimizingverticalandhorizontalroadalignment,promotingasphaltconcretepavement,reasonablydeterminingelectricalandmechanicalsystemstostrengthenthetrafficmonitoringcapabilities,str

6、engtheningtheventilationandlightingdesign,adoptingpointsmokeex-tractingmode,andbuildingareasonablesetofmanagementinstitutions.Keywords:trafficaccidentsintunnels;survey;countermeasure公路2011年第8期——318图1公路隧道与水电隧洞交叉平面位置示意K4+751~K4+854段,隧道围岩体裂隙较发育,围岩呈块状,局部镶嵌碎裂结构,稳定性较好,[BQ]=374.6,综合评定为Ⅲ级

7、围岩。隧道平纵横设计下周岱隧道平面为曲线隧道,曲线半径为1542.359m,无超高。纵坡采用人字坡,分别是K4+525~K4+840上坡(+2.80%)和K4+840~K4+935下坡(-1.40%)。隧道横断面采用锚喷支护复合模筑混凝土衬砌,内夹防排水层。路面采用双向横坡,坡度2%。隧道设两侧路缘圆形排水沟,路基中心设中心排水沟。横断面布置如图4。2隧道交叉处衬砌结构设计隧道衬砌结构按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形式。初期支护以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联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按V级围岩),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之间设防水排水夹

8、层。隧道交叉处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V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