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1

ID:14248604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7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1_第1页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1_第2页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1_第3页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1_第4页
资源描述: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1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天津市城市规划天津城市格局的形成始于明盛于清。旧天津城按中国北方传统的城市格局建造。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相继在津开辟租界,由于租界当局各自为政,不可能实施统一规划,天津成为多中心的城市,致使城市格局长期人为分割,如今的天津城市格局,正是基于旧城、租界地以及建国后的新市区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

2、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第一部分 市域空间布局规划  在深化完善“一条扁担挑两头”的空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天津城市发展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确定“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指由“武清新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构成的城市发展主轴。“两带”指由“宁河、汉沽新城、滨海新区核心区、大港新城”构成的东部滨海发展带和由“蓟县新城、宝坻新城、中心城区、静海新城”构成的西部城镇发展带。“三区”指北部蓟县山地

3、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等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  新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为天津长远发展提供了空间保障。首先,明确将京津塘高速公路走廊作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东部发展带对接,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其次,将“两带”作为市域城镇集中发展建设的地区,加快建设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间盐碱荒地,发挥交通优势,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发展轴和发展带交汇处重点建设滨海新区,加强环渤海地区内各类要素的对接和

4、流动,有利于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协调。第三,在市域北部、中部和南部,规划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首次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作为我市空间布局结构的一部分,协调城市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把宜居的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重点,划定空间管制区域,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和谐发展。第二部分 城市交通规划  天津城市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发挥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构筑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发展带的复合交通走廊,优化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构建各种交通方式转换便捷的“快捷、高效、安全、绿色”

5、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围绕发展目标,本次规划重点从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停车设施等方面制定城市交通的发展策略。  优化中心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道路系统。中心城区形成以“两横、两纵、两环、两条联络线”快速路网为主骨架的环放式路网。在海河南侧规划中心城区至滨海新区的津滨大道,与海滨大道相交,形成滨海新区“T”字形交通骨架。滨海新区核心区形成方格网状与自由式路网混合式的路网结构;中心城市其它组团道路大部分为方格网状路网结构,规划各组团的道路面积率不低于20%,道路网密度不低于6公里/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公共交通由轨道

6、交通、常规公交及出租车构成,规划形成以轨道和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地面公交与其配合为主体,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为补充,线网等级清晰、枢纽布局合理、换乘便捷的一体化客运交通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组成,规划市域范围轨道交通主通道总长度约980公里。规划中心城区由9条线形成环放式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线网总长度235公里;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核心区内轨道系统以大运量地铁系统为主、中运量快轨系统为辅。滨海新区核心区以地面轨道为主,作为市域轨道交通补充。中心城市各组团及新城之间规划形成16条轨道线;在武清预留北京主城区至首都第二机场的轨

7、道线路,在京津之间的北京中心城?通州?宝坻?京津新城?宁河新城的密集城镇走廊上预留轨道交通的通道。第三部分 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规划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天津作为向国际化迈进的大城市,充分发挥天津山、河、湖、海、平原共生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创建良好的生态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城市定位的必然选择。  天津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天津位于“九河下梢”、“河海要冲”,“山河湖海平原”协调共生,湿地众多。流经天津市域的一级河道有19条,二级河道79条,总长度达

8、到1095.1公里和1363.4公里。全市现状湿地总面积171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