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11111

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11111

ID:14257545

大小:78.37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7-27

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11111_第1页
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11111_第2页
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11111_第3页
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11111_第4页
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11111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111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羊胆山隧道施工阶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评估小组:_____________(负责人)日期:_____________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羊胆山隧道施工阶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小组:组长:许文峰副组长:许斌成员:李军曹佃光魏征崔树栋评估小组基本情况表序号评审人员职称从业年限职务签字1许文峰高级工程师15评估负责人2许斌工程师15评估人员3李军工程师12评估人员4曹佃光工程师8评估人员5魏征工程师8评估人员6崔树栋工程师评估人

2、员7工程师评估人员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羊胆山隧道)一、编制说明:为加强本工程羊胆山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预控的有效性,鉴于羊胆山隧道地质复杂,断面大,属于长隧道。因此,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及交通运输部交质监发{2011}217号《关于开展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特成立道安高速TJ14标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小组,开展施工前、阶段中安全风险评估。1、编制依据(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国交通部[201

3、1.5]);(2)、《道安高速公路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4)、《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5)、《道安高速公路地质勘测报告》;(6)、项目公司的安全管理要求;(7)、现已提供的设计文件;(8)、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9)、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2、编制目的:为加强本工程羊胆山隧道

4、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预控的有效性,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二、工程概况:羊胆山隧道为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和溪至流河渡段TJ14标段上下行分离隧道。左线起讫里程桩号ZK128+526~ZK129+681,长1155m,最大埋深130m。右线起讫里程桩号为YK128+523~ZK129+658,长1135m,最大埋深140m。隧道净空(高×宽)为10.25×5m。隧道围岩级别主要以IV级为主,隧道左线平面线形依次为R-1200,A-400,R-∞,右线平面依次为R-1000,A-400,R-∞,隧道纵坡左

5、线依次为1.600%/4,-1.763%/1151的人字坡,隧道纵坡右线依次为1.600%/7,-1.749%/1128的人字坡。洞口形式为削竹式。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的要求,为方便左右洞隧道内的联系和发生事故时的救援和逃生,分离式左右隧道之间设横向通道,当隧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左右洞互为救援和逃生通道。羊胆山隧道内设置了2处行人横洞、1处行车横洞。行人横洞布置与隧道右线轴线正交,行车横洞考虑车辆转弯及结构受力条件采用60°左右与隧道轴线相交。1、地形、地貌项目区域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向西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6、,是大娄山脉的东南段,海拔高程大致为550~1200米,相对高差100~200米,地形高低差异明显。地势起点在700米左右,而后海拔逐步降低至本段最低点,也即芙蓉江沟底约550米左右,而后逐步抬升直到全线最高点梯家沟隧道,海拔约1200米。而后逐步下降,在隧道段略有抬升,直到路线终点,降至800米左右。主要的山峰、河流受构造控制明显,走向往往与构造方向一致,测区以溶蚀地貌及侵蚀构造地貌为主。沿线地貌基本特征为:溶蚀地貌发育于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区,主要受岩性及地质构造影响,表现为峰丛洼地、峰林谷地、缓丘沟地、漏斗、落水洞、竖井等;侵蚀构造地

7、貌发育于碎屑岩分布区,与构造线一致,风化作用较强烈。河流呈树枝状或羽毛状,支沟发育;测区地貌类型可分为构造剥蚀溶蚀低山地貌、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地貌、剥蚀残丘及丘陵河谷地貌类型。K117+000~K139+300路段: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溶蚀低山地貌,该段范围内山体多呈孤峰状,坡顶多呈浑圆山头相连,山峰间形成较缓的鞍部,切割深度均在100米以下,其水网冲沟发育。路线穿越于冲沟及山间平地、鞍部,该段地层以寒武系地层为主,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等,侵蚀现象不甚发育。2、地质项目区域位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北北东向构造带和北东向的交汇地区,以

8、及黔中隆起的北缘。由于地应力的长期作用,其构造行迹复杂多样,构造线大部为南北向、北北东向歪斜,局部呈北东向,主要为新华系、华夏系构造体系。地层出露主要为扬子一级地层区,路线走廊带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二叠系、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