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cq

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cq

ID:14262899

大小:42.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7

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cq_第1页
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cq_第2页
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cq_第3页
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cq_第4页
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cq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cq》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摘要:鄂伦春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北疆三少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和统计,获取可靠资料,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一.鄂伦春族简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称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鄂伦春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鄂伦春”这一族称早在清朝崇德五年三月丑是以“俄尔吞”出现的。以后

2、在康熙年间的奏折中开始称为“俄罗春”、“额尔春”或“俄伦春”,较后的文献中统一写为鄂伦春。鄂伦春族称含义有多种解释,其中“使用驯鹿的人们”和“住在山岭上的人们”的两种解释较为普遍。“使用驯鹿的人们”的解释与鄂伦春族曾经饲养驯鹿有密切相关。在《异域录》中载:“俄伦春役驯鹿驭牛马,驱似驴,足似羊,头似马,角似鹿,故称四不像。但土人则称鄂伦”。而“住在山岭上的人们”的解释源于“奥伦”的意思。鄂伦春人称山岭为“奥伦”,而“奥伦”与“鄂伦”语音基本相同。在鄂伦春族当中普遍比较接受后一种解释。鄂伦春族是我国古老北方民族的遗裔,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历史文献看,它可能源于

3、南北朝时期的出现的黑龙江流域北部室韦的钵室韦和大室韦。主要是因为在历史文献中有关钵室韦与大室韦的物质文化方面的记载与鄂伦春族的物质文化基本相同。如《北史·室韦传》和《隋书·室韦传》记载“以桦皮盖屋”。托扎敏乡是鄂伦春族四个部落,鄂伦春自治旗五猎民乡镇之一。该乡镇辖有四村一居,其中希日特奇村和木奎村是典型的猎民村。两个村位于托扎敏乡政府东南1公里,共有93户,252人;鄂伦春族201人,占79.76%。猎民人均收入9540元,其中生产性收入5030元,全村经济以农业发展为准,主打产品为大豆。二.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各民族的文化是在长期的

4、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并且由于其社会发展阶段和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鄂伦春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地区,从事着传统的狩猎经济。相对封闭自然环境和原始的狩猎经济,促成了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在居住、饮食、交通、节日节庆等方面。鄂伦春族1951年开始定居,到1954年实现全部定居。60多年来,鄂伦春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信仰取向受强文化的冲击,鄂伦春族的很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传统生产方式的变迁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

5、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志决定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志。”鄂伦春族一直到解放前,在大小兴安岭森林中从事着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的游猎经济。这种封闭而人烟稀少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狩猎生产实践中发展出了与之相应的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宗教文化和文学艺术。“人类住所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如鄂伦春族所居住的“斜仁柱”,其形状为圆锥形,大体结构特点为以十三至十五根树干为基本屋架,上面铺桦树皮或兽皮做以保暖,并且搭建的简单而快捷性也适应游猎经济的特性。“住所的材料形式与性质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生活在森林环境,住

6、所原材料取自其环境。鄂伦春族所有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皆适应其自然环境和狩猎经济而产生。民族文化依附社会存在而存在。自然环境和狩猎经济的变化会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从1954年开始,全旗鄂伦春族族陆续定居,到1958年,猎民全部定居。与漂泊不定的狩猎生活相比,定居使鄂伦春族的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定居之后的鄂伦春族放弃狩猎经济,逐渐开始从事农业或牧业生产。这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现代强势文化对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很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正逐步失传或消失。托扎敏乡希日特奇和木奎猎民村为例,两个猎民村共有93户,鄂伦春族20

7、1人,其中掌握民族工艺制作的有13人,占6.4%,掌握民俗技艺(民间故事、民族歌舞,民族体育竞技)的猎民40余人,占19.9%。从这些数字说明,掌握民族文化的人达不到一半,占有比重极少,势必阻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掌握民族语言的人逐步减少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斯大林将语言作为民族定义的重要要素之一。鄂伦春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有其自己的语言。鄂伦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爱尔伍德这样说过:“语言或是人类文化中最先发生的一部分,因为它的功效能使各个人的经验得接以互相参证,语言

8、实是‘心理模式’传播之媒介,也便是其他各种文化之媒介。”而鄂伦春族语只停留在刻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