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ID:14297776

大小:1.99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7-27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_第1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_第2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_第3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_第4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1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与分级2药物外渗的发生机制3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4药物外渗/渗出的预防5药物外渗/渗出的处理主要内容一、概念药物渗出:是指在输液管理过程中,非故意地造成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人正常的血管通路。药物外渗:是指在输液管理过程中,非故意地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人正常的血管通路。二、药物渗出的分级0级:没有症状Ⅰ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Ⅱ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2.5-15cm之间,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Ⅲ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

2、范围的最大直径>15cm之间,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Ⅵ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直径>15cm之间,循环障碍,中到重等程度的疼痛。任何容量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的液体渗出都属于Ⅵ级根据INS的标准,将药物渗出/渗出分为5级三、药物外渗的发生机制1、输液针头尖端刺破血管壁2、药物刺激引起静脉收缩、血流缓慢,稀释能力下降3、液体静压增加,从进血管的针眼处渗漏4、高渗性、高pH值或其他刺激性的输入液体或药物刺激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引起液体扩散从而造成外渗5、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6、继发

3、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三、药物外渗的原因生理解剖护理技术疾病因素药物性质输液时间药物外渗相关因素1、生理解剖因素①年龄:老年人血管硬化、脆性大,血流速度慢,局部药物浓度相对高,刺激作用增强小儿血管细小、壁薄,容易受药物的化学刺激,两者均可引起炎性介质释放,致血管损伤②穿刺部位:有文献报道各穿刺部位外渗发生率:大隐静脉(踝部)>头静脉(手腕)>贵要静脉(肘部)>颈外静脉胡爱菊;张书玲;寇玉坤.静脉留置针液体外渗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46-1472、疾病因素1昏迷

4、、休克、肺心病: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2癌症:使用化疗药,血管闭塞、脆性增加3糖尿病:糖、脂肪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4静脉压增高:如静脉血栓、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乳癌术后患侧3、输液时间药物外渗发生率与输液时间成正比:即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表1:不同输液时间与液体外渗发生率的关系[例(%)]输液时间例数外渗例数发生率(%)≤24h24110.41~48h45240.88~71h51091.76≥72h441153.40李蔚蓝;罗秀娟.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2):265-267药物因素pH值渗透压浓度毒性

5、作用与变态反应4、药物因素PH值pH值—部分药物pH值环比沙星庆大霉素钾盐万古霉素阿霉素强力霉素顺铂多巴胺吗啡氨苄青霉素5-Fu环比嘧啶大仑丁血液pH值01234567891011121314酸生理pH值碱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240-340mOsm/L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低渗溶液:<240mOsm/L如0.45%氯化钠-等渗溶液:240-340mOsm/L如0.9%氯化钠、5%糖盐水-高渗溶液:>340mOsm/L如10%葡萄糖、20%甘露醇细胞外液不同渗透压下的细胞状态外渗——药物因素临床常致渗漏性损伤的药物种类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

6、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七叶皂甙钠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TPN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长春碱类、诺维笨类、紫杉醇、氮芥、丝裂霉素5、护理人员因素1、专业知识缺乏2、临床经验不足3、输液工具选择不当4、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穿刺部位选择不当5、责任心欠缺、巡视不到位6、宣教不到位五、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高渗性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后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或黑色五、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血管活性药物、刺激性药物: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

7、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五、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化疗药物: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红、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药物外渗皮肤损害分期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泡和坏死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泡形成,水泡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有感染六、药物外渗的处理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一经发现,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作出适当的处理。一般药物外渗处理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