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ID:14298710

大小:206.50 KB

页数:167页

时间:2018-07-27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稻草人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a.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b.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

2、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心)c.164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a.给课文分段: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

3、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2.齐读本段;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164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学生轮

4、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自然段,思考:a.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b.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5、?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164七.总结全文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九.语段仿写: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板书设计:1、稻草人稻草人     飞蛾下子         老妇人(善良) 焦急、担心、愤恨、悲伤(可怜) 2、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3、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

6、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64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

7、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3、教师范读课文。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