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5

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5

ID:1430268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1

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5_第1页
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5_第2页
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5_第3页
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5_第4页
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5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5 (2010-04-0213:45:21)转载标签: 文化分类: 从柯布作品到一般建筑学研究第三篇二维分析这篇论文的根本思想,就是简化复杂的建筑学问题到二维形式理论上。我们知道建筑极其复杂,涉及非常多的问题。为了避开复杂的却并非本质的问题,我就集中精力思考简单化后的二维问题。为了阐述清楚这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必须分析研究一系列的基础问题。这种方法,我是从数学家那里学到的。想要一口气吞下“建筑学理论体系”是会撑死的,我选择了攻向柯布空间。想一口气吞下“柯布空间”,也会撑死,我选择了简化

2、复杂度彻底探讨二维问题。这部分内容很关键。看看,我这个并不很理性的人,能怎样看出柯布立面中的奥妙。看看能达到怎样的深度,与大家能够产生怎样的共鸣。我感兴趣的是,若果我从东方美学的基础出发,解析到了理性分析研究者认同的结论,那可就有趣美妙了。重要的不是因为A,所以B,我证明了什么。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什么,抓住了什么,并且将它运用到真实的设计中成就了什么。最重要的是,我所言的是可以信服的,理解的,认同的,验证的,能够接受的。在我所解析研究后的柯布立面,既包括理性的分析,也包括感觉的把握。并不抛弃理性,但也不迷信理性。

3、是的,它非常美妙。我可以分享我的感受领悟和理解。大家自己看看对照,我并不强迫乞求人们认同。读者可以直接跳到第五部分具体案例分析,前面的啰嗦分析仅当需要的话回头看。一作为运算对象的"设计思想"这里主要研究立面的问题.但是本质上,平面也应贯穿立面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因此本质上应该是二维上的柯布设计.当然用这个词还有这个原因,即进一步发展了前面提出的精神内核的思想.我们把"柯布空间"的设计思想记为K,把原始的居住空间记为S.这两个符号的意义就是按柯布思想设计的空间T=K(S),思想K作用在空间S上,得到有思想K的空间T

4、.我并不想玩弄符号游戏.事实上这种标记是需要的,方便的.假若我们不用矩阵的概念,也可以研究方程组的解.但事实证明,建立这个矩阵的概念,才能进一步产生很多美妙的矩阵原理.例如美妙的约当原理,深刻揭示了相似矩阵的简化内核。这个成果能够使我们获得技术上的强劲支持。没有矩阵概念的抽象形式符号化这一步,就没有进一步的深刻的形式原理。把"设计思想"当成可运算的"对象"来研究,这是我的一个美妙的哲学思想。它的美妙在哪呢?它的美妙在于它是“研究控制思想”的思想。我个人曾经很惊叹于笛卡尔的坐标解析思想,凭着这样精妙的思考,就摆平

5、了所有的欧式几何问题。也许笛卡尔之前,哲学家们会对不可能彻底解决欧式几何问题作很多美妙深刻的研究。可是笛卡尔之后,这种讨论变得非常无聊愚蠢。从哲学上说,研究控制思想的思想,将拓展到研究控制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这个思想一直要追索到儿时的争辩——“我是你老爸,我是你老爸的老爸,我是你老爸的n次方的无穷大的老爸,不能再大的老爸”。现在就看"二维的柯布空间".它表示K(S)投射在二维的空间上,内在的精神内核I(T)没有变化,还是柯布思想.变化的只是少了一个维度,应该比三维上的更简单而本质.毫无疑问,也可以投射在一

6、维上,和零维原点. 第三篇二维分析二审美之基本问题1审美中的理性假如对一台机器,不按照机器功能来分析,就不能体会它作为某种机器的美妙。例如钟表,外形的漂亮感觉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理性能够把握的功能的好坏。通过理性思维,理解了对象的内在本质的构成,功能,思想,这样就能正确抓住美的所在。应该说,这样的立场,观点,并不仅仅适合西方,也适合东方。从建筑本身来看,更为本质的并非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在的“居住”功能。理解建筑本身的美,根本上不应该将它放在外在的形式美上,而要分析研究功能空间的和谐完美。这乃是根本。但是,这并非就

7、不是说不管外在形式了。思考外在立面形式本身的美,除了将它与内在的空间特性联系起来,就撇开居住理性之外的“艺术”原则而言当如何呢?即纯粹形式的法则当如何呢?除了按照视觉直接的信息来感觉和理解,还有什么更为晦涩高深的方法和原则吗?例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了这个立面。按照人共有的情感理智审美习惯获得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觉。我们觉得它美,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的感受带来的。但是如非对建筑,对形式美有更深的理解认知,我们就无法得到更高境界的认知。正是基于我们自己的能力教养,对建筑本身的认识理解基础,我们才能对获得的信息加工。并产生

8、美的愉悦。这样的法则,是通用的。不仅仅研究柯布的建筑是这样,研究中国的古建筑也是这样。不理解认知它的背景,就无法真的认识深刻。我说到《张猛龙》的时候,有中国文字文化基础的人会被外国人要引起更深认知理解。研习过书法的会更共鸣。以《张》为练习楷模的更会有共鸣。同样的道理,缺乏西方文化背景,就注定了中国人难以产生很深的共鸣和深刻认知。但是认知是可以进步的,通过学习,可以逐渐深化。除了通用的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