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中的隐喻思维

词类活用中的隐喻思维

ID:14307955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7

词类活用中的隐喻思维_第1页
词类活用中的隐喻思维_第2页
词类活用中的隐喻思维_第3页
词类活用中的隐喻思维_第4页
词类活用中的隐喻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词类活用中的隐喻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词类活用中的隐喻思维——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鲁迅文章为例王健(合肥少儿艺术学校wangjian9872@126.com)摘要:针对目前关于词类活用的语法研究现状,本文将运用隐喻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教材中鲁迅文章里的词类活用现象。文章先阐述有关的隐喻概念,再结合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试图从有别于语法分析的认知修辞角度解释词类活用得以实现的原因以及活用后取得的效果。关键词:隐喻;修辞;词类活用一、引言(一)以鲁迅作品为例的原因鲁迅先生的小说,无疑影响了一个时代,直至今日仍是我们不可舍弃的精神食粮。作为白话小说的代表作者之一,先生对词语选择精确、传神,对中国传

2、统修辞格熟练、创新地使用,使得其文章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修辞运用得巧妙而精当,是他的小说富有文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鲁迅先生擅长使用比喻、象征、借代、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一方面前人已经叙述颇丰,在此不赘述。本文中,我主要从人教版教材中挑选部分例句来阐述词类活用中蕴含的隐喻思维。以教材为蓝本,一方面是教材挑选的文章符合学生理解水平,并且具有权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文章时,涉及转类等语法问题时,绝大部分只是讲解一下某类词转为另一类词,并未进一步进行分析与赏评。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以及缺乏对特定时代背景的了解,久而久之造成他们对鲁迅的文章不仅理

3、解的不透彻,而且在心理上开始认为这类文章比较晦涩难懂,并因此害怕读鲁迅的文章甚至是厌恶起来。这不利于大语文思想的培养,也收不到语文教学应有的目的。吕叔湘先生早在1980年就已经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和文学交界处的学科。”[吕叔湘.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R].1980年10月22日在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综上原因,作者尝试从隐喻这个角度来分析词类活用问题。9(二)词类活用的常规研究角度及隐喻的概念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研究活用这一现象的文章并不少见,冯广艺在其《变异修辞学》中就专门

4、分析了“词性变异”。他认为“从变异修辞学的角度看,这种‘活用’是由变异造成的。‘变异’是‘活用’的前提,‘活用’是‘变异’的结果,没有‘变异’就谈不上‘活用’”。[冯广艺.变异修辞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82页]该书中,作者观点新颖,例证翔实,确实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在其著作中,作者也的确阐述了词语的变异修辞,但仍侧重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变异”为何会发生,是不是任意的词语都可以活用以及这样使用产生了什么样的修辞效果等等涉及隐喻思维的问题并未进行深入探讨,而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却又无法准确获得的认知思维。

5、一直以来对词类活用这一问题,人们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语法现象进行研究,“词类活用”仅仅说出了常识都能判断的的表面现象,而要使修辞分析具有解释性,就必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即转类的前提,转类的条件,哪些隐喻域涉及到这个过程?修辞永远都是有意识的行为,而修辞的生成过程和理解过程恰恰是修辞学研究最有意义的领域,目前在这一方面,隐喻的有关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1980年莱可夫与约翰逊合写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隐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著作。他们认为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将隐喻分为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三大类。莱可夫等认为隐喻“从根本上说是

6、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束定芳.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外国语,1996年第2期]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由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映射成立的条件就是这两个不同的域需要有相似性。“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隐喻让我们通过相对具体,结构相对清晰的概念去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例如“时间就是金钱”,源域是金钱,目标域是时间。时间就像金钱一样可以花费、节省、保存,将金钱的概念映射到时间的概念上,强化人们对时

7、间概念的理解。空间隐喻如“上一下”,“前—后”等,人们将这些表示空间的概念隐喻到无法准确描述的抽象概念上去,如,地位、能力等概念,形成了“不相上下”、“9惩前毖后”等包含隐喻思维的词语。结构隐喻指的是用一种明确清晰的概念来建构另一种模糊的概念,如“人生是一场终究会谢幕的舞台剧”,利用舞台剧的开幕,演出,闭幕来隐喻人生的出生,经历和离世。本体隐喻是莱可夫概念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指的是“人们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张宽.李清照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

8、11年第6期]人类的物质生活以及从中获得的经验,形成了物质隐喻的基础。在本体隐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容器隐喻。“容器隐喻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