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那个徽州 那些牌坊

[历史随笔]那个徽州 那些牌坊

ID:14309689

大小:4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7

[历史随笔]那个徽州 那些牌坊_第1页
[历史随笔]那个徽州 那些牌坊_第2页
[历史随笔]那个徽州 那些牌坊_第3页
[历史随笔]那个徽州 那些牌坊_第4页
[历史随笔]那个徽州 那些牌坊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随笔]那个徽州 那些牌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随笔]那个徽州那些牌坊[历史随笔]那个徽州那些牌坊·向高价医疗费用说不·三点刺激高潮迭起·广发送你小新暖手宝·今夜让她高潮迭起!·泌尿疾病总医院挺专业·癌症新疗法再创奇迹!·十天重回少女紧缩状态·★女人时尚玩不尽★·最大刺激高潮不断!!·英雄晚上都在做什么?『煮酒论史』[历史随笔]那个徽州那些牌坊作者:断弋提交日期:2005-8-1914:03:00徽州的牌坊,触目惊心,尤以歙县为最。    据记载,自唐宋以来歙县建有的牌坊达四百多座,至今留存下来的依然近百十来座。在这片土地上,许多地方的牌坊都是成群成片的。一个村落、一个家族往往有几座

2、乃至十几座牌坊,连绵一体,蔚为壮观,成为徽州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歙县旅游,人们会骄傲地告诉你:这里保存有好几处牌坊群哩!譬如说三坊一线的“郑村牌坊群”,或是四坊耸立的“稠墅牌坊群”,或是七座牌坊弧形排开的“棠樾牌坊群”。    据说,树牌坊在古代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也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而徽州的牌坊,以表彰妇女贞节的最多,几乎占了一半。当然,立这么一块贞节牌坊,需要付出血与泪的代价。虽然立牌坊、做节妇是一件很苦很苦的差事,可在徽州想做节妇的人又实在是太多大多。一本民国《歙县志》,人物志共九卷,烈女传竟有四卷,几乎占到一

3、半。资料表明,从唐代到明清时代,歙县的烈女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到清代,烈女数竟是明代的四倍之多,而在其中,商人妇占了绝大多数。    烈女数的增长与明中叶徽商势力的崛起以及清乾嘉时代徽商的鼎盛息息相关。以淮扬盐商为例,随着两淮盐业的如日中天,徽州盐商一方面在扬州一带提倡风雅,文酒聚会,纷纷“以儒饰贾”,用儒家伦理给自己贴金,以期跻身绅商阶层,另一方面,则在老家徽州,殚精竭虑,要将桑梓乡土塑造成“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营造一个“程朱阙里”的理教重镇来。于是,徽商妇的贞节,有意无意之间成了男人博取名声的筹码。    由于徽商常年在外,

4、所以对于妇女贞节一事,有点莫名的恐惧,有些神经的敏感。也许正是这一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使得徽商披着理学的外衣,在对徽州社会礼教的重新规范时,刻意放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伦理观念,甚至要求更为苛刻和强烈。    因此,道貌岸然却又内心脆弱的徽州商人,怀着心照不暄的目的,开始大肆宣扬变了味的“纲常礼教”,让你耳濡目染,让你铭刻于心,于是,女人的贞洁也迅速被异化成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如今,当你翻开徽州的方志、族谱和其他资料,处处还可见类到似于“程烈女”、“汪贞妇”、“鲍烈妇”之类的记载,而单单从表彰的语句,如“婆媳同孀”、“三世苦节”、“未嫁守寡”

5、、“夫亡投井”、“殉夫自缢”等,就不难判断出这“纲常”血淋淋的吃人本性来。作为常年奔波在外的男人,也许只有女人用清苦和血泪换来的贞洁,才能给他一些体面、一些荣耀,甚至一丝欣慰,一点安全感。    2      史书记载,说东晋皇帝司马唏每适宴会,常令娼妓扮作新安人,载歌载舞演唱离别之辞,其声凄婉悲切。如果用这一点证明1500多年前的徽州人就已经时常外出经商,自然有点牵强,但却能大概推算出那时的徽州妇人,已经被标上了悲剧的格调。    这一点,与徽州的地理特征及传统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徽州地处皖南腹地,群山环抱,地狭人稠,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6、,土地贫瘠,人口众多,自然是“能着生业于地者,十不获一。”因此,为了觅求生存和发展,以贾代耕,经营四方方是治生之良策,自然这也是无奈之举。当地有句俗谚说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便是说明徽州这种尴尬的人生惨淡。据《徽州地区简志》记载: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就就明清时期,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的输出地区,70%以上的成年男子就要离乡从事商贸经营。那时有俗谚云:“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说的就是当时年满十二三岁的男子就要完婚,然后外出经商,等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返乡省亲。因此也就有了“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

7、的人生凄凉。    人说“歙是商贾乡”,又说“嫁到檀模,檀越,饿死也情愿”。檀模、檀樾也就是歙县的唐模和棠樾,这两处都是明清时代商贾辈出的村落,更是清代众盐商巨擘的桑梓所在,因此,这里的传奇就多,悲剧也多。    譬如当地留传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年轻夫妇,新婚刚三个月,丈夫就要远出经商。从此,妇人独守空房,以刺绣为生,到每年年底,就将日常辛苦积攒下来的积蓄,换回一颗珠子,用以记岁。后来丈夫还乡,妇人已经死了三年。打开妆匣,里面已积聚了二十几颗珠子。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一颗珠子一年泪啊,这里头凝结着多少相思和哀怨!    因为需要几年、十几年甚

8、至几十年才能返乡省亲,所以身为徽商妇的徽州女性,只好长年累月生活在窗迎冷月、灯摇残照的闺怨情愫之中。有多少花容月貌在相思中灯枯油竭,有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