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

ID:1431317

大小:3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1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_第1页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_第2页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_第3页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_第4页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塑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05年塑料新材料、新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钟晓萍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钟晓萍(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塑料工业》杂志社,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叙述了国内外聚碳酸酯树脂的生产及技术现状;介绍了聚碳酸酯树脂的应用与消费情况;对聚碳酸酯合金化产品进行了简明的阐述与展望,同时对我国聚碳酸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聚碳酸酯;合金;应用;展望聚碳酸酯(PC)树脂,由于具有极好的冲击性能,同时具有好的耐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且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通用

2、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由于PC树脂优越的综合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气、光学存储(光盘基材)、建筑建材、航空航天、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材、医疗保健等领域。近几年来,随着聚碳酸酯在光学介质如CD和DVD方面应用的大幅度增加,带动了全球聚碳酸酯需求量的快速增长。据统计,2000年全球PC树脂生产能力约为185万t,2003年为275万t,2005年将达到325万t,年均增长率约为12%左右。全球聚碳酸酯需求量2000年为193.5万t,2003年达到230万t左右。今后几年内,全球聚

3、碳酸酯需求量将以年均5%~8%的速率增长。1世界聚碳酸酯树脂工业格局及生产技术现状全球聚碳酸酯树脂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这三大产地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90%。目前世界聚碳酸酯工业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生产更趋集中和垄断,德国拜耳公司、美国GE化学公司、道化学公司及日本帝人公司四大公司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左右,其中通用电气、拜耳、陶氏化学和日本帝人公司,其装置能力分别占2000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5%、31%、9%和9%。这几大公司控制着世界聚碳酸酯的生产技术,主宰着世界聚碳酸酯市场。二是亚洲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

4、亚洲经济逐步恢复,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工程塑料的需求越来越强劲,世界著名聚碳酸酯生产商也纷纷来亚洲投资建厂。目前,聚碳酸酯的生产处于高度集中。除日本帝人外,亚洲企业生产能力均在6.2万t以下。其中,光盘仍是聚碳酸酯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拜耳公司预计2005年用于光学介质的PC消费量将达到77万t。日本帝人集团与新加坡合资的19万t/a的生产装置,产品50%将用于光学介质。全球PC树脂两大主要生产商Bayer和GE致力于用于医用市场的PC树脂的新品开发。Bayer公司推出的MakrofolLP209PC薄膜及GE公司的3种LexanPC

5、:LexanHPX8R、HPX4、HP1HF。聚碳酸酯工业化合成主要是界面光气化路线,以双酚A为原料,使用光气、氢氧化钠和二氯甲烷为原料及反应助剂,此法工艺成熟,产品质量较高,易于规模化和连续化生产,经济性好。因此,此工艺路线长期占据着聚碳酸酯生产的主导地位。但由于该法使用的原料光气剧毒,近年来各大公司纷纷研究非光气法生产路线。1993年非光气法工艺研究成功,并由GE塑料日本公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主要以双酚A与碳酸二苯酯为原料,该工艺是一种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工艺,已成为今后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的发展方向,预计未来在聚碳酸酯生产中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6、。中国塑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05年塑料新材料、新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聚碳酸酯及其合金市场现状与展望钟晓萍2国内聚碳酸酯的生产与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电子/电气工业、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另外城市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基础项目的建设将对新型建筑材料有较大的需求,我国已成为全球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聚碳酸酯的需求其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2005年我国聚碳酸酯的需求量将达到45万t左右。聚碳酸酯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领域消费17万t、玻璃板材10万t、光盘4万

7、t、饮水桶3万t、照明、玩具以及工业零部件等约2万t。2000年我国聚碳酸酯消费量为10万t,2001年增加到21万t,到2002年其消费量达到34.3万t,2003年表观消费量达到44.6万t。由于国内年产量不足千吨,国内消费几乎全部靠进口。2001年我国进口聚碳酸酯26.6万t,2002年进口41.5万t,2003年进口量高达53.5万t,2004年聚碳酸酯进口量已达59万t。预计亚洲地区在未来几年内聚碳酸酯年均需求增速仍将保持在10%左右,其2005~2008年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30.4万t、145.5万t、159.7万t和175.5万t

8、。其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预计2005、2006两年国内PC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7万t和80万t左右。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聚碳酸酯企业不仅规模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