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

ID:14318185

大小:7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7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_第1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_第2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_第3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_第4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及考纲变化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综合(物理)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和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理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本学科考试内容。(一)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

2、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

3、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5、实验能力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二)考试范围和要求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

4、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9知识内容表一、质点的运动内  容要求说明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2.位移和路程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s=vt.s-t图.v-t图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5.瞬时速度(简称速度)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v0+at,,v2-v02=

5、2as.v-t图7.运动的合成和分解8.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道的切线方向,且必具有加速度9.平抛运动10.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圆周,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ⅠⅡⅡ ⅡⅠⅡ ⅠⅠ ⅡⅡ不要求会用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二、力内  容要求说明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1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Ⅱ ⅡⅡⅠⅡ1.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三、牛顿定律内  容要求说明1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7.牛顿第二

6、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18.牛顿第三定律19.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20.牛顿定律的应用21.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22.宇宙速度23.超重和失重24.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ⅡⅡⅡⅠⅡⅡⅠⅠⅡ 9四、动量、机械能内  容要求说明25.动量.冲量.动量定理26.动量守恒定律27.功.功率28.动能.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29.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30.弹性势能31.机械能守恒定律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33.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ⅡⅡⅡⅡⅡⅠⅡⅡⅠ动量定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五、振动和

7、波内  容要求说明34.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35.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单摆作简谐振动,周期公式36.振动中的能量转化37.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38.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横波和纵波,横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39.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40.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41.多普勒效应Ⅱ ⅡⅠ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