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

【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

ID:14329369

大小:1.15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8

【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_第1页
【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_第2页
【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_第3页
【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_第4页
【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来自天使的讯息-捷克陨石】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玻璃陨石(似曜岩)小档案陨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一般人多以『发现地』来称呼它,为它命名,至于它真正的『来源地』呢?呵呵,真歹势,连科学家也只能用猜的、用推测的。一般陨石还好,如石陨石、镍铁陨石、铁石陨石,科学家看其成份,很多地方跟地球很像嘛!记不记得小学学自然课时,老师也告诉我们地球的核心也是由铁质的高密度、大重量物质所组成的。所以呢,科学家就猜想,嗯,这些陨石会不会来自木星(Jupiter)、火星(Mars)呢?或是曾经是一颗结构跟地球、或各行星很相近的独立行星,然后爆炸了、破裂了,就化为无数的小陨石?这些推论都非常合情合理,虽然尚未有定论,但也相去不远。真正教科

2、学家『头壳抱着烧』的,不是上述陨石,而是『玻璃陨石』(Tktite),学名似曜岩。玻璃陨石(似曜岩)可以算是石陨石的一支,捷克陨石是玻璃陨石(似曜岩)中的一个项目而已。玻璃陨石的材质含有很高的『硅』,所以不会土土的,而是像玻璃质的。这个东西,有史以来没有人亲眼目睹它直接降落下到地面,然而它明显地不属于当地地质、或是地球地质的产物。玻璃陨石的来源、和可能产生方式,困扰科学家许久,至今仍未有定论。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了解玻璃陨石(似曜岩)、捷克陨石本身的各种特性,才有助于我们来了解其来源。一般在谈到『玻璃陨石』(似曜岩),人们多会先想到那种黑黑、丑丑、表面坑坑洞洞的黑

3、色陨石,破裂处或切开处可以看到如玻璃般光亮的光泽。若磨成薄片如1~2mm时,可以透光,此时颜色就变淡黑棕色,不全然黑,而且似乎可以看到有流质的东西在里面。好像把糖浆倒进水里面,还没搅拌溶化均匀的样子。玻璃陨石(似曜岩)在地球上主要有在几个区域上被发现,常常被冠以当地地名的名称,其形成的年代经同位素放射比较,也各有不同。一、关于玻璃陨石(似曜岩)的最早文字记载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的,但是却从未被世人所知。一直到1969年,一位美国德州的陨石专家『扶格·巴涅』(VirgilE.Barnes)在『地球科学』(EarthScience,印行于匹兹堡Pittsburg)发表,并公诸于世。

4、他主要也是读到一篇由彭(C.S.Peng)(先生或小姐?)所翻译,由李大明(LeeDa-Ming)所主笔的报告,才知道在公元950年左右,约是后唐晚期,有一位『刘孙』(LiuSun)于雷州半岛(Lei-Chou-Pan-Tao)上,常常在大雷雨之后就在地上捡到『雷公墨』(Lei-Gong-Mo)之类的东西,并记录下来。现在推断来看呢,应该是属于黑色玻璃陨石(似曜岩)才对。至于『雷公墨』、『刘孙』、『李大明』等名字,均属笔者的推测与判断,不一定正确哟!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均是英文资料,只有拼音而已。看看这种拼法及年代,应该是出于台湾人的手笔没错。彼时跟大陆根本没有来往,所以不是用

5、罗马拼音,是台湾独创的拼音方式。希望有此方面的专家,若再能找到此方面的文献数据,也能再和我们分享一下。毕竟这都是咱们中国人的光荣啊!二、北美洲也有发现陨石(似曜岩),主要在德州(Texas)、乔治亚洲(Georgia)、麻州(Massachusetts)、古巴(Cuba)、英属巴贝多(Barbados),以及在接近太平洋岸的海床上,呈东西走向的长带上,如加勒比海(GaribbeanSea)、墨西哥湾(Gulf0fMexico),还有到美国东岸的大西洋(AtlanticOcean),都有出产。一种被印第安土著称作『Bediasites』的玻璃陨石是传统的黑色的、不透明的,一样

6、在极薄的碎片或切片上才可以看到半透明的深棕色。曾经被发现最大的一颗有91.30公克重。另一种是被称作『乔治亚石』(Georgianites),是跟着乔治亚州的名字来命名的,据说此种玻璃陨石也是半透明至透明,而且有橄榄绿的颜色。可惜数据叙述不多,笔者也无缘亲见样品,不然听起来好像是捷克陨石的样子。在美洲发现的这些陨石年纪,差不多都有3500万年,算是所有玻璃陨石中最『苍老』的。三、在北非洲的象牙海岸(IvoryCoast)也有玻璃陨石(似曜岩)的发现,也常被学术界、业界称作『象牙海岸陨石』、『Ivorites』、『Microivorites』,而当地人则称之为『Agna』。这

7、是由一位法国科学家A.Lacroix在1934年间发现的,当时仍是法属的殖民地,在可莫河(ComoeRiver)附近正有淘金热潮。科学家便是在此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发现的。这实在很不错,一边淘金,一边又捡到陨石,都是宝贝!常出门、多看看,机会还是比较多。象牙海岸的玻璃陨石(似曜岩),年纪大约有110万年之久。曾经发现最大块的有79公克重,也是相当大了。四、再将镜头转向中亚的『哈萨克共和国』(Kazakhstan),一位派佛(PavelV.Florenskii)于1975年中,在依利兹河畔(IrghizRiver)发现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