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

ID:14333203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8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_第1页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_第2页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_第3页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_第4页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上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探索翟建中1潘其云1卢新隆2(1.上海农林技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2.上海加地乐绿化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1612)            摘要:沿海防护林是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位于北亚热带南缘,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是其地带性森林的特征。上海沿海防护林的构成应以林种为单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讲究实效,利用现代林业科学技术,建设人工地带性森林。在防护林的规划中,本文提出适地适树、综合治理和效益协调一致的原则,将乡土树种、适生树种作

2、为沿海防护林的建群种。上海在沿海地区建设与发展的海岸基干林带、农田林网、厂(场)区绿化、城乡绿化、景观生态林和滨海湿地都是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进一步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改进防护林结构,提高防护林质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防护林建设中,应结合新农村建设,既要考虑生态效益,又要考虑农民的经济利益,建议在防护区内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复合农林业和沿海旅游业。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当发展用材林,既可使沿海防护林得到有效的维护与更新,也可以供应上海地区对木材的需求。关键词:沿海防护林;地带性森林;乡土树种;布局与结构  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基础上的绿化形式,以突出森林结构的群落为基本单位,并遵循地带性植被结构特征,是人工营造并蕴含自然特征的生物群体[1]。沿海防护林是沿海城市森林中的重要组分,它起着防风固沙,抵御台风和海啸,保护城市生命安全的重大作用。气候灾害是上海沿海最常见的灾害之一,包括热带气旋、寒潮及由此引起的风暴潮、龙卷风、旱涝、暴雨和冰雹等。上海沿海地区每年都可能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一般在每年的5~11月,其中以7~9月最多。大风、暴雨、狂浪和风暴潮造成的危害最严重。寒潮低温是上海沿海另一种常见灾害性天气,它伴随着剧烈降温、大风、雨雪和冰冻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4、带来危害。上海市沿海每年受到寒潮侵袭平均2~3次,主要集中在11月~翌年1月。上海市沿海陆域是暴雨较多的地区,主要发生在5~9月汛期,由于沿岸地势低平,暴雨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涝害。上海市沿海还有龙卷风、多雾、冰雹等灾害性天气。〔2〕因害设防,沿海防护林是上海城市的重要基础建设之一。2002年起,上海开始城市森林建设,对沿海防护林建设做了全面规划,本文在对上海沿海防护林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今后的建设与发展作一探索。1上海地带性森林的特征  根据植物地理学学说,植物的分布与地理气候相一致,不同的气候带具有不同的森林植被分布。植物学家将地球划分为

5、五个气候带,每个气候分布相应的森林植物群落,这就是地带性森林。我国的亚热带面积最大,约占全国面积的1/4,本带依据气候和植被状况,分为东部亚热带和西部亚热带两个部分。东部亚热带又分为东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东部北亚热带的地域约自北纬34°40′到30°30′,森林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常见的落叶树种有朴树、糙叶树、榆树、黄连树、盐肤木、枫香、白栎等,常绿树种有香樟、毛竹、冬青、青冈栎、红楠等。〔3〕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西与苏、浙为邻,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全境除松江有几座小山外,

6、其余均为低平坦荡的平原;地理位置属东部北亚热带南缘,佘山上的森林植被群落就是其地带性森林特征的反映。2上海沿海防护林设计原则、类型与布局2.1规划设计的原则2.1.1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是造林工作的基本原则。沿海防护林体系主要分布在沿海陆地(包括海岛)上。因此,沿海地区的地貌类型对林种、树种的布局起着更为主要的作用。  在这一原则的应用中,应当重视乡土树种与适生树种的使用,森林群落是一个有序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选用乡土树种为生态林建群种,可提高森林的稳定性与抗逆性,降低森林维护与管理费用。目前,在上海造林实践中,许多林业单

7、位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片面追求树种的新、奇、特,而对乡土树种不屑一顾;有的片面追求"四季常青",而将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树种置于一旁。"适地适树","适地适群落"是生态林发展的方向,而具有适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绝不应该忽视,而应当发展,在城市森林的结构中应成为主要建群种,以便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4〕〔5〕2.1.2综合治理原则  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土壤含盐量较高(0.1%~0.3﹪),土壤酸碱度在PH7.5~9.0,不利于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因此,沿海防护林要以防风为目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防旱、防寒、改良土壤、防土壤盐碱的问题,营造

8、海防林应当将生物措施(以乔灌草相结合)与工程技术相结合,改变单一树种和单一林种的造林模式,实行田、路、河、渠、堤、林相配套,构成带、网、片为主的综合防护林体系。〔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