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案例分析

ID:14341225

大小:5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8

变态心理案例分析_第1页
变态心理案例分析_第2页
变态心理案例分析_第3页
变态心理案例分析_第4页
变态心理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变态心理案例分析《变态心理学》自考辅导试题四、案例分析:(学院编辅导册P22)案例11、答案: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解析:思维奔逸:又称意念飘忽,表现为病人在主观上有思维迫促的体验,除了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之外,言语联想增快,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音联意联),或者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随境转移)案例2答案:思维障碍(破裂性思维)解析: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的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用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言语片断,毫无主题可言。案例3答案:(1)、幻视(2)、被害

2、妄想(3)、钟情妄想(4)、精神病性问题。解析:幻视,妄想(被害妄想,钟情妄想),没有自知力(学院编辅导册P33)案例11、根据案例1和案例2的描述,可以做出何种诊断?答:案例1:强迫症。强迫症包含两个成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人意识的冲动,这些念头非常讨厌,且很难被消除或被控制。这些想法并不仅仅是担忧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强迫观念的人认为,这些想法是自己意识的产物,而不是外界强加的。他们也意识到这种观念是不合理的、过分的、不适宜的,因此,他们总会试图用另一种想法或行动来压制或协调这些想法。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

3、抹擦)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病人感觉自己这样做是迫于对那些强迫观念做出回应。案例2:疑病症。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2、案例1和案例2有哪些这种障碍的典型临床描述?答:强迫症: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1)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2)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3)上述的混合形式。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3、强迫症

4、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疑病症: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1)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但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2)对健康状况做出疑病性的解释,但不是妄想;(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学院编辅导册P45)案例1:(1)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2)癔症性身份识别障,又称分离性身份障碍,人们在日常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

5、。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病人的不同身份有着极为不同的呼吸、出汗、心率和成瘾模式。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排除分离症是由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引起的。李芹性格上内向、孤僻,有时脸上会有一些古怪的表情,还时不时表现出怪异的行为。在被偷衣服发现后她声称自己是如来佛。同时,她疯狂地撕扯自己的衣服,患

6、者面部表情、举止、嗓音完全变了。此时出现多重人格分离现象。(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又称分离性身份障碍,人们在日常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病人的不同身份有着极为不同的呼吸、出汗、心率和成瘾模式。障碍大多数情况下始于童年,一般在4岁左右。障碍的形成通常在7岁之前。一旦形成,如果未经治疗,将持续终生。相当比例的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病人同时伴有其他的心理障碍,包括物质滥用、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惊恐发作以及进食障碍等。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可能原因:①生物因素。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有其特定的生理易感性,这就是有些个体尽管有相同的创伤经历,却不会出现分离性身份障碍,

7、而另一些却患上了这一障碍的原因。在该案例中患者母亲就有精神分裂症,因此加大了女儿患病的几率。②童年受虐待的经历。经常遭受虐待的小孩,因为太小而无法逃跑,投诉,甚至不能判断这是否正常。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逃进一个虚幻的世界,把自己假设成另外一个人。即使这只能让他们暂时缓解痛苦,他们也会寻找一切这样的机会。于是,他们学会了在需要的时候创造其他身份。小时候李芹遭到母亲的虐待(毒打和性虐待),这对她后来性格的形成和出现多重人格分离又有着直接的相关。③创伤经历及相关因素。创伤以及在遭受创伤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