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

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

ID:14341476

大小:30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8

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_第1页
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_第2页
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_第3页
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_第4页
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地理等压线图判读方法与应用技巧进行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前首先要明确:影响气压的基本要素有海拔、温度、空气运动等;从高度来看,同一地点,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空的气压总是低于近地面的气压;从气温来看,同一高度,气温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从空气运动状况来看,气流上升处,气压低,反之气压高。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判断气压类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脊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槽的最弯曲

2、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2、判断等压面形状:同一地方由于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上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高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向上空拱起,低压中心处的等压面形状总是下凹弯向地面。3、判断季节:大陆上空出现高压中心或海洋上空出现低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4、判断风力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中,则比较相邻两条等压线差值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若比例尺相同,则等压差越大的地方风力越大;若比例尺不同而等压差相同,

3、则比例尺大的图所示风力越大。5、判断某点风向:做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5—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6、判断天气与天气系统:与高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与低气压对应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低压槽是冷暖锋发育的位置,高压脊则不利于冷暖锋的形成;高压脊与反气旋控制的地

4、区多晴朗天气,低压槽与气旋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7、判断锋面气旋(1)可以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槽处,锋线与槽线重合;(2)可以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南左北右赤无”的规律来确定;(3)确定锋面性质以及移动方向——从低纬移来的是暧锋,从高纬移来的是冷锋。8.应用:如已知风向可做如下判断(1)可以判断等压线值的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逐渐递减,即根据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来判断;(2)可以判断南北半球——若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则为南半球,右偏则为北半球;(3)可以确定近地面还是高空——风向若

5、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面(受三力作用所致),高空的话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受一对平衡力所致);(4)可以定高压和低压的位置——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右后方;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气压带和风带一、本周主要知识结构二、重难点讲解(一)三圈环流的理解  三圈环流的理解要注意:①由简单的热力环流入手,明确赤道地区气流上升,两极地区气流下沉;②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③利用下图边画边理解;④建立清晰的空间概念。(二)掌握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  在理解三圈环流成因的基础上可采用以下简易记法。首先,掌握气压带的分布与

6、名称。气压带以赤道为中心对称分布,高低压相间。第二,掌握风带名称、分布及风向。相邻两个气压带之间为风带,风向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运用地转偏向力的知识来画风向。风带也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第三,高气压带均为下沉气流,晴天为主;低气压带均为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但通过分析三圈环流成因可知,赤道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均是冷热不均引起的,属于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属于动力成因。第四,注意上图所绘的是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时的风、压状况,而实际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第五,上图是假设地表均匀状况,而事实上受

7、海陆分布的影响,气压带、风带要复杂得多。(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赤道低气压也随之南北移动,其他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南北移动。只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平均移动幅度比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小得多。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为46°52′,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约为20°。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四)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读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图,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大西洋上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上阿留申

8、低压。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2、读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