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

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

ID:14342370

大小:76.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7-28

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_第1页
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_第2页
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_第3页
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_第4页
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_第5页
资源描述:

《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嘉陵夺汉考周宏伟  内容摘要: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汉初以前,今嘉陵江上游诸水本是古汉水的上游,由于河道壅塞,在今陕西略阳以上形成河道型的山间湖泊“天池大泽”。公元前186年的武都道大地震,震中约在今陕西略阳、宁强一带,造成今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山体发生巨大滑坡。山体滑坡阻断古汉水,并在古汉水上游形成规模极为巨大的堰塞湖。至前161年,堰塞湖水南向溢流而

2、夺古潜水河道下泄,又在龙门山以北的阳平关谷地形成新的“大泽”。随着堰塞湖、“天池大泽”和龙门山以北“大泽”的相继消失,到约8世纪,嘉陵江“袭夺”古汉水上游的历史过程完成。古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不是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而是大地震导致河道堵塞后堰塞湖水发生溢流侵蚀的结果。一、引言  众所周知,今西汉水及其邻近诸水是嘉陵江的上游。然而在地学界、史学界的一些学者看来,今西汉水及其邻近诸水过去并不是嘉陵江的上游。例如,20世纪30年代初,赵亚曾、黄汲清等认为,今西汉水及其邻近诸水本是汉江上游,之所以会成为嘉陵江上游,是因为汉江江源一带与邻近的嘉

3、陵江上游流域过去可能存在河流袭夺现象;后来,李承三、周廷儒等就袭夺问题又提出进一步看法;50年代,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汉江工作队在汉江流域进行野外地理调查的时候,工作队的学者也基本上认同河流袭夺的观点。【1】此后,河流袭夺说成为嘉陵江上游变迁的基本解释。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曾经是汉水上游,后来变为嘉陵江上游嘉陵夺汉考周宏伟  内容摘要:嘉陵江上游诸水在历史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水系变迁。汉初以前,今嘉陵江上游诸水

4、本是古汉水的上游,由于河道壅塞,在今陕西略阳以上形成河道型的山间湖泊“天池大泽”。公元前186年的武都道大地震,震中约在今陕西略阳、宁强一带,造成今陕西宁强汉王山一带山体发生巨大滑坡。山体滑坡阻断古汉水,并在古汉水上游形成规模极为巨大的堰塞湖。至前161年,堰塞湖水南向溢流而夺古潜水河道下泄,又在龙门山以北的阳平关谷地形成新的“大泽”。随着堰塞湖、“天池大泽”和龙门山以北“大泽”的相继消失,到约8世纪,嘉陵江“袭夺”古汉水上游的历史过程完成。古汉水上游的水系变迁不是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而是大地震导致河道堵塞后堰塞湖水发生溢流侵蚀的结

5、果。一、引言  众所周知,今西汉水及其邻近诸水是嘉陵江的上游。然而在地学界、史学界的一些学者看来,今西汉水及其邻近诸水过去并不是嘉陵江的上游。例如,20世纪30年代初,赵亚曾、黄汲清等认为,今西汉水及其邻近诸水本是汉江上游,之所以会成为嘉陵江上游,是因为汉江江源一带与邻近的嘉陵江上游流域过去可能存在河流袭夺现象;后来,李承三、周廷儒等就袭夺问题又提出进一步看法;50年代,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汉江工作队在汉江流域进行野外地理调查的时候,工作队的学者也基本上认同河流袭夺的观点。【1】此后,河流袭夺说成为嘉陵江上游变

6、迁的基本解释。  尽管许多学者一致同意汉江江源与嘉陵江流域的分水岭一带出现过河流袭夺现象,但对河流袭夺的地点、方式等问题的看法则存在很大分歧。例如,汉江工作队的沈玉昌等在研究各家意见后指出,是嘉陵江袭夺原本属于汉江的支流巩家河(嘉陵江支流黑水河的主要支流)。【2】李健超则认为:“原来嘉陵江上源由北向南流到(陕西省宁强县)阳平关附近,不是继续南流人四川,而是东流人汉江的。”【3】研究者所以最终认定在汉江中源与嘉陵江流域的分水岭附近一带存在过河流袭夺,是因为在这一带发现两方面的重要证据。一是汉江中源漾水(青泥沟)【4】河谷子坦,水量与河

7、槽很不相称:在陕西宁强烈金坝附近,漾水平常水面宽不过10米,但河身宽达2000–3000米,两岸谷坡平缓,河床坡度平坦,不像一般河流源头都是深邃峡谷。二是汉江中源漾水与嘉陵江支流的低矮分水岭(又名凤飞岭。以下略称汉嘉分水岭)上可以找到由古河流堆积厚达0.5米的卵石层:这些卵石的直径多在0.03—0.05米(或说0.0l一0.O2米)之间,显然已经过长远的流水搬运与选择作用。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见地的。然而,或许是因为论者并没有提出更多的证据,也没有明确指出袭夺事件发生在地质时期还是历史时期,更没有深入探讨造成袭夺事件的原因。【5】

8、所以,他们的观点至今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与肯定。【6】可见,关于嘉陵江上游水系的变迁问题,还有进行更为严谨、深入、全面研究的必要。  近年来,为了研究长江流域环境变迁问题,笔者接触到嘉陵江上游和汉江上游的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发现嘉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