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毕业论文

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毕业论文

ID:1434453

大小:26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11

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毕业论文_第1页
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毕业论文_第2页
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毕业论文_第3页
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毕业论文_第4页
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毕业论文目录摘要1关键词11前言11.1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EBF)的絮凝作用机理21.2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EBF)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31.3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42材料和方法42.1菌种42.2原料与试剂42.3主要仪器与设备52.4试验方法……………………………………………………………………..82.4.1培养基的配制52.4.2菌株发酵产絮凝剂条件优化52.4.3絮凝率的测定方法83结果与分析63.1培养温度对絮凝活性的影响63.2培养基pH值对絮凝活性的影响73.3转速对絮凝活性的影响83.4培养时间对絮凝活性的影响83.5L9(34)正交试验优化方案1

2、04结果与讨论104.1菌株絮凝剂的热稳定性检测114.2pH值对絮凝活性的影响114.3菌液投加量对絮凝活性的影响114.4金属离子对絮凝活性的影响11参考文献122致谢132酵母菌生产絮凝剂条件优化学生:陈敏指导老师:管桂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摘要:本研究旨在对一株酵母菌发酵生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值5.0、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72h,其絮凝活性可达21.1%。关键词:酵母菌;絮凝剂;正交试验Optimizationoftheflocculantingcondi

3、tionsofayeastStudent:ChenminTutor:GuanGuiping(InstituteofBi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AbstractThisstudywasaimedtooptimizetheflocculantingconditionsofayeast.BymeansofOrthogonalTestonthebasisofsinglefactorexperiment,thetestshowedthattheoptimumfermentationco

4、nditionsasfollows:culturetemperature30℃,pH5.0,rotationspeed160r/min,culturetime72h.Theflocculantingactivitycouldgetto21.1%.KeywordsYeast;Flocculants;Orthogonaltest1前言14絮凝剂又称沉降剂,是一类可使溶液中不易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凝集、沉淀的物质。絮凝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水处理技术。絮凝剂包括有机合成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等多种,其中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生物发酵、抽提、精制而得

5、到的一种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新型、高效、无毒、廉价的水处理剂。微生物絮凝剂是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重要种类,它是微生物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其生长代谢至一定阶段产生的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和菌体。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具有两性多聚电解质的蛋白质、多糖、纤维素等[1]。按照来源不同,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可分为三类:(1)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如某些细菌、放线菌、真菌和酵母。(2)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如酵母细胞壁的葡聚糖、甘露聚糖和蛋白质等成分均可用作絮凝剂。(3)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微生物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为多糖及少量多肽、蛋白质、脂类及其复合物。这种分泌到细胞

6、外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聚物称为细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EBF)[2]。目前国内外对EBF的研究较多,EBF的结构各异,已知的絮凝剂微观立体结构有两种:(1)纤维状。从苦味诺卡氏菌提取的絮凝剂蛋白质中含有75%的甘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该絮凝剂可以形成丝绸一样的纤维,是絮凝体形成过程中的颗粒间联结物。(2)球状。从酱油曲霉中获得的絮凝剂中有聚已糖胺、蛋白质、2-葡糖酮酸等3种成分[3]。1.1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EBF)的絮凝作用机理生物絮凝剂具有絮凝活性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蛋白质、多肽、DNA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与其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成分、分子结构和所带活性基团相似。因此,水絮凝学中传

7、统的三种絮凝机理:吸附架桥作用,电荷中和作用、网捕卷扫作用和“化学反应”作用,同样适用于生物絮凝剂。(1)吸附架桥作用絮凝剂大分子在颗粒之间借助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时吸附多个胶体颗粒,适宜的条件下产生“架桥”现象,从而形成一种三维网状结构而沉淀下来,“架桥”的必要条件是颗粒上存在空白表明[4]。该学说可以解释大多数生物絮凝剂引起的絮凝现象,以及一些因素对絮凝的影响,并为一些实验所证实,因此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