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大同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ID:14347976

大小:6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8

大同低碳旅游发展研究_第1页
大同低碳旅游发展研究_第2页
大同低碳旅游发展研究_第3页
大同低碳旅游发展研究_第4页
大同低碳旅游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同低碳旅游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古城修复契机的大同低碳旅游发展研究郝金连(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山西大同037009)摘要: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同产业实行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文章从低碳旅游的概念入手,对大同低碳旅游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大同发展低碳旅游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政府层面、旅游企业层面、消费者层面共同参与,制定政策目标,合理规划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因地制宜发展低碳旅游体验环境,构建低碳旅游吸引物,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支持示范点的建设。关键词:古城大同;低碳旅游;SWOT;对策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1

2、0年,大同接待海内外游客1390.03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业总收入118.17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44%,旅游业增加值18.36亿元人民币,初步确立了支柱产业的地位.大同旅游业综合实力已经位居山西第二,仅次于省会城市太原。作为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业,并不意味着零污染、零排放,大同旅游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意味着碳排放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大同市享有“塞上明珠、魅力大同”的美誉,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旅游城市,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保持旅游业优势地位,提升旅游业

3、发展潜力,并与市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相结合,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打造生态、宜居、和谐的城市环境,无疑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工作重点。发展低碳旅游,既顺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又较好切合大同城市发展目标和旅游资源现状,正确加以引导,定能使大同旅游业在城市旅游中率先实现转型升级。1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1.1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提出源自于对全球气候变化、产业升级、能源危机的积极应对,最早由英国发起.2003年,英国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此后,低碳经济理念备受关注。2006年我国首次将“节能减排指标"引入“十一五”规

4、划纲要中.2009年12月,在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国务院拟定未来十年我国CO2排放控制指标,并与节能减排指标一起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随着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不断加强,低碳经济理念正日益影响和引导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1]。1.2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的衍生概念,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低碳旅游既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现途径,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低碳旅游是指

5、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2]。比起此前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负责任旅游,低碳旅游显然具有更为清晰的定义和目标,更广泛的覆盖面[3],更易于指导旅游实践操作等优势.综合,本文认为低碳旅游是以提供优质的旅游质量为前提,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目标,由政府、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技术、行为等手段和方式共同参与实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2.古城修复契机下大同发展低碳旅游的SWOT分析2.1优势(Strengths)

6、2.2.1资源禀赋优越大同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避暑胜地”的美称。大同山川浑朴、人文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以历史古迹、红色文化、自然山水为主。名胜古迹数量多、规模大、品位高而闻名中外。大同境内现存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0000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18处[4]。大同市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同市文物局.此外,大同还拥有自然生态资源诸如:森林、山川、湖泊、溶洞、土林、火山、温泉、寒泉、草原等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风光,纯朴的晋北民俗民风,

7、特殊的地理位置。全市“红色”、“古色”、“绿色”三色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再加上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是大同发展低碳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要资源依托。2.2.2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级旅游发展纲要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山西省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共建低碳山西”的发展目标,惠及旅游产业,为发展“低碳旅游”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大同市围绕人居和发展环境生态化,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大型企业、团体、组织出资营造碳汇造林或自觉自愿购买森林碳汇;开展林业碳汇研究,加强固碳能力的计量与监测,以实现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协

8、调发展。2.2.3舆论优势从国际国内舆论的大环境来看,各国各地当局发展旅游产业的举措几乎都与“低碳”挂钩,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