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梁式托换技术有限元分析

桩梁式托换技术有限元分析

ID:14351080

大小:6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8

桩梁式托换技术有限元分析_第1页
桩梁式托换技术有限元分析_第2页
桩梁式托换技术有限元分析_第3页
桩梁式托换技术有限元分析_第4页
桩梁式托换技术有限元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桩梁式托换技术有限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知识分享版摘要:地铁施工穿越既有建筑物桩基础时,可采用桩梁式托换技术支撑上部结构和截除下方桩基础。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中的“单元生死”技术,可对托换前、托换后和截桩三个托换工况下桩和框架柱的轴力变化以及变形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托换是在桩截除时,托换荷载通过托换梁传递到托换桩,托换梁跨中的下挠会引起被托换框架柱轴力减少和邻近框架柱轴力增大;主动托换是在千斤顶的顶升过程中,托换荷载通过托换梁传递到托换桩,顶升过程中被托换处的各层框架柱轴力值增加,而邻近框架柱轴力减少;当顶升至被托换桩轴力为零再进行截桩,可保证截桩前后的托换体系轴力、变形不发生变化。主动托换桩顶沉降差与被动

2、托换相比小得多。关键词:桩梁式托换;主动托换;数值分析;荷载转换0引言桩梁式托换是一种用新型的由托换桩和托换梁组成的托换结构来替换既有建筑物的原基础的技术。该技术通常用于地铁建设中需要穿越既有建筑物下方桩基础的各类工程[1]。托换梁通过新旧混凝土交接面的处理与被托换建筑物的柱相连接,使既有建筑物的上部荷载通过柱较均匀地传递到托换结构上,便于截除原基础和地铁穿越(如图1所示)[2]。桩梁式托换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市兴建地下铁道时开始应用[3]。之后,该技术在德国、日本等地铁建设中得到推广[4,5]。我国的托换工程数量和规模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不断增长,在广州、深圳和天津滨海新区地铁建设中均

3、采用了该技术[6-8]。然而在工程实践的同时,桩梁式托换变形不易控制的技术难题也逐步暴露出来[9,10]。1有限元分析模型1.1工程概况工程算例为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百货广场桩基托换工程。深圳百货广场为塔楼22层,裙楼9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因地铁一期穿越裙楼下6根桩基础(3-A轴、3-B轴、2-B轴、2-C轴、1-C轴、1-D轴),需要进行桩梁式主动托换。托换转换层设在地下室负三层,被托换框架柱截面为1.2m×0.8m、柱距为8.0m,框架梁截面为0.7m×0.3m;托换梁截面尺寸为3.2m(宽度)×2.2m(高度)、跨度为11~14m;被托换桩基长度为13~20m、直径为2m。托换桩为直径2

4、m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专业知识分享版的人工挖孔桩,桩长为28m。托换桩(1轴A~E轴桩编号为Z1~Z5)和托换梁平面图(如图2所示),其中有限元分析的示范桩为1-D轴位置的Z4桩(两侧托换桩编号为T1和T2)[14]。1.2模型建立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进行分析,托换结构、桩基础以及上部框架梁、柱均采用Beam188单元,楼板采用Shell63单元。为了准确反映托换过程对建筑物的影响,对1、2轴的A至E轴上部结构、桩基础和托换结构进行整体建模。桩基础为端承桩,地基土对托换的沉降影响很小,因此,不再对地基土建模。被动托换施工过程分为托换前、托换后(施工托换桩和托换梁)和原桩基础截除3个工

5、况,而主动托换在分别施工完托换桩和托换梁后,需要在桩顶对托换梁顶升。为准确模拟各工况作用下被托换结构变形和荷载传递情况,运用了ANSYS程序中的“单元生死”技术。将原结构、托换桩和托换梁以及需要截除的原桩基础均进行整体建模。托换前工况下,将托换结构单元“杀死”;托换后工况下再“激活”托换结构单元;原桩基础截除工况下,“杀死”被截除的桩基础单元。1.3加载被托换建筑的活荷载标准值为3.5kN/m2。因为托换施工与建筑使用年限相比时间较短,活荷载乘以0.6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专业知识分享版的频遇系数。将统计的恒荷载和活荷载叠加后,转换为集中荷载施加在各层的节点上。将原桩基础最下端的节点位移均

6、定义为“0”。通过调整2根托换桩最下端的竖向位移实现加载。对于被动式托换,托换桩底的竖向位移应与托换前被托换桩的竖向位移相一致;而主动托换的千斤顶是安放在托换桩顶和托换梁之间的,由于托换桩和托换梁整体建模,不易模拟在托换桩顶和托换梁之间加载,因此改为在托换桩底施加向上位移,位移值需通过试算的方法确定。这种处理方法不影响托换桩的轴力,但真实的位移值需减除施加的位移值。为实现托换前后,被托换柱压力不变的目标,试算得出被托换桩基础轴力为“0”时的位移值作为顶升的位移值。2分析结果2.1托换前托换前工况竖向位移和轴力的云图(如图3、4所示)。选中不同轴线位置单元查看位移和轴力值(见表1)使命:加速中

7、国职业化进程专业知识分享版2.2被动托换采用被动托换方案时,托换前和托换后托换体系的竖向位移和轴力未出现显著变化,而截桩后托换梁跨中出现明显下挠(如图5所示),而被截断桩的轴力也转移到托换桩上(如图6所示)。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专业知识分享版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专业知识分享版1轴各桩顶和托换桩顶截桩前后竖向位移和轴力值见表1。截桩前后被托换框架柱(Z4轴)各层轴力变化情况(见表3)。从表1、3看以看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