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渠施工组织设计

某某渠施工组织设计

ID:1436334

大小:1.36 MB

页数:144页

时间:2017-11-11

某某渠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某某渠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某某渠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某某渠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某某渠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某渠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海省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五标段)青海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湟水北干渠项目部二○○六年三月28目录1工程概况11.1基本情况11.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12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62.1编制说明62.2编制依据62.3编制原则73施工总布置83.1总体布置原则83.2施工组织机构93.3临时设施布置103.5人力、设备、材料资源配置214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障措施284.1编制依据与原则284.2进度管理294.3工期保障措施304.4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总说明365施工方案及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385.1工程项目及工程量385.2隧洞工程主体施工41285.3

2、明渠工程主体施工955.44#渡槽主体工程施工975.5分水闸退水工程主体施工1036主要临时设施的规划说明1056.1回车道设置1056.2施工防排水1057质量保证措施1067.1质量目标1067.2质量保证体系1067.3质量保证措施1077.4质量岗位职责及管理1117.5创优质工程保证措施1138工期保证措施1158.1工期目标1158.2工期承诺1158.3工期总体保证措施1159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1810安全施工保证措施11910.1安全目标11910.2安全管理体系11910.3保证措施11910.4施工用电保证措施1222811文明施工保证措

3、施13012治安消防措施13212.1治安措施13212.2消防措施13213环境保证措施13313.1环保岗位职责13313.2环保措施134附图1施工平面布置图136附图2施工进度横道图138281工程概况1.1基本情况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位于湟水流域北岸的浅山地带,西起黑泉水库灌溉发电洞,途经大通县,互助县,终于乐都县麻业磨沟,北邻脑浅山交界处,南至湟水河边。地理位置东经101。02,~102。23,,北纬37。12,~36。33,,项目东西长74km,南北宽36km,土地面积2810km2,海拔2200m~2800m。干渠总长116.419km,设计

4、引水流量11.1m3/s。本标段位于峡口村﹑东桩村境内,主要施工项目有:4#洞中点至出口段隧洞长1253.25m,5#中点至出口段分水闸隧洞长2478.15m,明渠长221.5m,3#渡槽长423.6m、退水闸﹑分水闸及便桥各一座。1.2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1.2.1气象湟水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属高原干旱、半干旱大陆型气候,其基本特征是: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差小,气候地理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据流域内各气象站统计资料,川水地区,多年平均气温2.7。C~7.9。C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5。c~35.1。c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22。c

5、~-32。C之间,是省内最暖和的地区。湟水流域2750m以上的脑山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C左右,属高旱半湿润山地气候。2750m以下的浅山和河谷地区平均2.7。C~7.8。C,属于冬寒夏凉的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根据水文资料,工程区内海拔在2650m高程以上的高浅山地区,年降水量为500~600mm;海拔在2200~2650mm28中位浅山地区年降水量为300~400mm。工程区海拔2200~2650m之间的浅山地区,多年平均蒸发量在800~900mm之间,海拔2650m以上的脑山地区,多年平均蒸发量在700~800mm之间。工程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576~2776

6、小时,并由东向西递进。初霜日期8月10日~10月15日,终霜日期4月10日~7月18日,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00~185天,自下游至上游递减,自川水向浅山区,脑山区依次递减。平均风流在14~15m/s之间,最大风速23m/s,最大冻土层深度1.0~1.5m之间。1.2.2水文1、径流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Ⅴ标段),施工用水可由瓜拉河径流解决,经径流计量,其径流量在75%保证率下为1.91m3/s,50%保证率下为2.35m3/s,水量满足施工用水要求。2、洪水项目区内河流洪水由暴雨和大雨形成。由于降水多在局部地区且历时短、强度大,加之植被差,因而洪水过程陡涨陡

7、落,峰洪量不大,大多出现在7~9月。1.2.3水文地质特征1、从28地形地貌上,中高山区、沟谷、山脊平直且平行排列,与大板山分水岭近乎于垂直,地形陡,地表水易排泄。而盆地内中低山与丘陵区,地形相对平缓,但沟大坡陡,地表水排泄较快,不利于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2、从含水层组成上:变质岩及侵入岩构成的中高山区,富水带为断层及其影响带脉状地下水,其层状、块状岩裂隙水,岩溶溶隙水仍较丰富。而盆地内中低山与丘陵区,主要为碎屑岩地区,除断层及其影响带脉状地下水丰富外,还有碎屑岩(第三系红层)孔隙裂隙水和沟谷型孔隙水。3、从降水量、入渗条件和蒸发量分析,中高山区降水量较大,北坡

8、为阴坡,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