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36-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

QCT36-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

ID:143717

大小:80.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6-26

QCT36-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1页
QCT36-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2页
QCT36-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QCT36-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36---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代替1B3738-8"l通用技术条件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与挂车的各种气压控制装置的代号、术语、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和挂车气路系统中输出气压随操纵力(或气压)改变而变化的各种控制装置。如气制动阀、手控制动阀、继动阀、感载比例阀、挂车制动阀等装置。2引用标准QC/T35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台架试验方法3术语代号I,代号P;,输人气压,kPa;尸、—输出气压,kPa;P,.-控制气压,kPa

2、;F—操纵力,N;s—行程,mm;a—角位移(。)注:符号中注脚“x’,为试件1,2,3,"·0.腔的序号。3.2术语几.尸~i一了一_份七一一.一一L-_一L一.、~S-S(-成F或PJP。(.成F)(a)(6)图1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1992-07-01批准1993-06-01实施355QC/T36-19933.2.1密封性指数在单个测试回路中,贮气罐内每立方分米的气体在5min内的气压下降值以‘`kPa”表示。3.2.2静特性在每一平衡状态下,输出气压P:与推杆行程S(或角位移a、或操纵力F、或控制气压P,)

3、的关系曲线。举例如图1(a)和(b)所示。3.2.3最初平衡气压在静特性试验过程中,装置的最初稳定输出气压(或与最初稳定输出气压相联系的最初控制气压)。在静特性曲线上用P}}(或P.)表示,参见图1(a)和(b),4技术要求4.1基本要求4.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4.1.2工作介质和环境介质:空气。4.1.3工作温度范围:-30-+80C,4.1.4最大使用压力:1000kPa,4.2性能要求4.2.1密封性4.2.1.1非工作状态在额定工作气压下,密封性指数不大于

4、10kPa,4.2.1.2全工作状态在额定工作气压下,密封性指数不大于20kPa,4.2.2静特性4.2.2.1静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特性范围内应能保持随动平衡4.2-2.2最初平衡气压P、或P,。不大于50kPa,4.3可靠性4.3.1低温密封性4.3.1.1非工作状态在额定工作气压下,密封性指数不大于30kPa,4.3.1.2全工作状态在额定工作气压下,密封性指数不大于60kPa,4.3.2高温密封性密封性指数应符合4.2.1条的规定。4.3.3耐久性4.3.3.1试件应能通过下列动作试验:a)与行车制动有

5、关的元件或回路:5X10'次。b)与驻车制动有关的元件或回路:1X105次。试验过程中,各运动件不得发生阻滞和卡死现象。任何零件不得损坏,各连接件不得松动。4.3.3.2耐久性试验结束后:a)密封性指数应符合4.3.1条的规定。b)由静特性曲线所体现的随动平衡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按QC/T35规定进行。356Qc/T36-19936检验规则61出厂检验6.1.1每件产品须按4.2.1条要求检验密封性。6.1.2经检验合格品应附有质量合格文件。6.1.3抽检(若需方要求):抽检项目按需方要求而定。6.

6、2型式检验6.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制造厂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全部项目的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6.2.1.1产品定型后,制造厂首批生产或转厂生产。6.2.1.2产品设计、工艺、材料作重大改变时。6.2.1.3成批量生产的产品,每两年不少于1次。6.2.2型式检验和抽样方法。从合格产品中任意抽取,抽取数量为3-5件,招片攀基数应不少于抽样数的10倍.批量较小时,抽样基数不限,但抽样数量不少于3件。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每件产品应在醒目的部位标出产品型号、制造厂名称或厂标及出厂年月

7、。7.2产品进出气口用堵盖堵住。7.3根据供需双方的协议,总成的外形尺寸及运输方式决定包装技术条件,以保证产品在运输和贮存期中的安全和清洁。7.4包装箱应干燥、结实。每箱重量不超过50kg,包装箱内应附装箱单,装箱单应注明产品名称、型号、数量和出厂年月。7.5产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内。在正常保管条件下,自出厂之日起,制造厂应保证产品在一年内不发生金属件锈蚀和非金属件的老化。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重庆汽车配件制造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安

8、富、王湘阳、陈大维、顾恒数、朱结忻。35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