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

2 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

ID:14395273

大小:465.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7-28

2  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_第1页
2  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_第2页
2  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_第3页
2  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_第4页
2  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2 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石料开采及运输规划2.1概述上咱日沟灰岩石料场位于坝址上游左岸的金沙江支流——上咱日沟上游侧山坡,距坝址直线距离约3km。料场大致呈近EW向展布,冲沟深切、狭窄,两岸地形较陡且支沟发育,上咱日沟内枯期有少量水流,料场分布地段沟底高程约1700m。料场地段为一山脊地形(见图8.1-1),料场主要位于山脊至上咱日沟之间的山坡上(部分在沟的下游侧山包),该山坡呈一下陡上缓且为局部山脊或冲沟相间分布的斜坡地形,料场分布高程1800m~2370m,面积约0.41km2。料场范围地形零乱、高差大,最大高差约57

2、0m,总体地形较陡,靠沟地带地形坡度约55°,其余地段一般为37°~43°,并多处为75°~85°的陡崖地形。料场范围有向周围扩大的余地。根据地形条件,将料场分为两个区,即Ⅰ区和Ⅱ区,Ⅰ区为沟的下游侧山包,Ⅱ区为沟上游的广泛区域。料场为孤立山体的下游侧斜坡,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山脊部位埋深大于100m。综合地质测绘、勘察、试验成果,上咱日沟石料场基岩裸露,岩体风化程度较弱,剥离量少;岩石强度高,较完整,喀斯特不发育。据勘探揭露,覆盖层集中分布于地形平缓处及冲沟中,厚度一般0m~3

3、0.84m。上咱日沟及其右岸高程1800m以下受上咱日断裂影响,虽有呈透镜状的灰岩分布,但岩性杂乱,岩体多蚀变,完整性差,开采困难,本阶段不予考虑。高程1800m以上岩体无全风化,局部有厚度较小的强风化,弱风化下限垂直埋深一般20m~60m,水平埋深一般20m~30m。岩体以镶嵌碎裂结构为主,在总进尺386.70m的平硐基岩硐深中,镶嵌碎裂结构占硐深的98.6%,次块状结构仅占1.4%;平硐内弱风化段的BSD一般17%~20%,钻孔内弱风化段RQD一般15%~30%;平硐内微新岩体的BSD一般10%~

4、28%,钻孔内微新岩体RQD一般30%~50%。在平硐中采用了弃线率统计平硐中的无用料,即某一线上无用料所占的比例,无用料包括云煌辉石岩、方解石细脉或团块、节理裂隙中的夹泥宽度、溶蚀裂隙夹泥宽度。按此方法,该料场的弃线率一般为7%~10%。总体上石料场风化程度较弱,弱风化下限垂直埋深相对较浅,岩体完整性较差,以镶嵌碎裂结构为主,无用料在弱风化以下基岩内所占比例不大。喀斯特现象在该料场发育程度不高,受河流下切速率影响,岩石水平溶蚀不发育,喀斯特现象主要是沿垂直裂隙的扩张溶蚀。在料场范围内仅发现一处相对较

5、大的顺层溶蚀洞穴,该洞穴顺层面长约8m,沿层面往里溶蚀深度约3m,垂直层高度约2m,该溶蚀洞穴主要是底部顺层挤压,挤压带岩石破碎,地表、地下水沿带渗流溶蚀加塌顶形成。勘探中,仅在钻孔ZK304孔深28.52m~29.17m段揭露到较大的溶蚀洞穴,其余主要是裂隙面上有溶蚀,一般仅在弱风化段岩体中沿面存在厚度小于1mm的钙膜,微新岩体除较大裂隙外,面一般闭合,无溶蚀现象。在平硐PD307中,硐深65m~76m,沿N15°W,SW∠80°~85°的陡倾结构面溶蚀强烈,最大溶蚀宽度达1m,受此组节理影响,硐中

6、见有串珠状小溶孔,一般20cm×30cm,高约50cm。其余平硐中少见小溶孔(10cm×20cm)。因此,料场喀斯特现象不发育。本阶段对料场灰岩进行了三组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和人工砂云母含量试验,三组试验成果表明,其试验值差异不大,它们的试验平均值分别是:颗粒密度2.74g/cm3,块体密度2.69g/cm3,干抗压强度111.3MPa,湿抗压强度102.1MPa。结合料场本身地质情况,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因素,具体措施如下:(1)考虑料场含有云煌辉石岩、方解石细脉或团块、节理裂隙中的夹泥、溶蚀

7、裂隙夹泥等需弃除,甚弃线率约为7%~10%,取扩大系数1.1;(2)由于勘探的可能误差及需要量的增加,除满足工程的需要储量外,还考虑了一定的备用裕度,取1.3;(3)考虑到岩性影响系统加工、运输损耗,在计算开采总量时未采用常规的损耗系数1.1~1.25,而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1.2;(4)料场按满足招标文件中所承担的骨料生产任务,按共需生产成品骨料约312万t计算,料场最大开采量约160.5万m3(有用料),料场设计储量为208.6万m3(有用料)。(5)根据各开采高程进行详细的储量计算,综合分析比较料

8、场地形及地质条件,根据标书文件要求,按满足料场有用料储量为208.6万m3的要求。料场终采平台为1800m,初采平台2010m,开口高程为2053m,开挖综合坡度为1∶0.52。(6)料场规划采用槽形结构,在满足边坡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料场开采安全和边坡支护的经济性,梯段高度15m,每层设置宽度为2m马道,每45~60m高度设置6m宽马道,满足支护和边坡稳定的要求。(7)有用料运输经对过目前料场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比较后选用了保障率高、输送可靠、成本适中的全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