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论文】

【2016年】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论文】

ID:14395974

大小: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8

【2016年】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2016年】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2016年】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2016年】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2016年】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超声造影及成像技术诊断小肝癌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癌中之王”,在我国病死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预后差,病人生存时间短,一般在0.5a左右。而小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SHCC)又称亚临床型肝癌,指单个肿瘤结节直径<3cm或癌结节数目<2个,其直径的总和<3cm的肝癌。随着高分辨率实时超声诊断仪性能的提高,新型超声造影剂和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SHCC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已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小肝癌的病理及超声特征  

2、1.1 病理   在病理学上SHCC发展史较复杂,病灶内可见脂肪变性、透明细胞形成、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出血以及纤维化等多种改变。按形态、结构和预后将SHCC分为:早期SHCC、Ⅰ型单结节型、Ⅱ型单结节伴结外生长型、Ⅲ型相连多结节型和Ⅳ型边界不清型[1]。  1.2 超声特征   原发性SHCC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内部回声尚均匀(或欠均匀),边界尚规整的低回声光团,有的低回声光团周边有暗晕。SHCC内血流信号丰富,有报道示能量多普勒对SHCC血流检出敏感性达到92%[2]。能量多普勒图像上显示以动脉血为主

3、,常伴门静脉血供;在彩色多普勒(CDFI)图像上,多能探见星点状、断续、短线状的血流信号。动脉频谱为高血流速度,高阻抗型,多>0.6~0.7。如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在图像上发现低回声欠均匀的小病灶,周边似伴有暗晕,超声检测应首先考虑SHCC。Ogata等[3]曾报道<2cm强回声SHCC表面可见明亮的环,它会随着肿瘤的增大而更明显,并以此可作为超声诊断SHCC较为灵敏的一项指标。  而转移性SHCC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是典型的牛眼征,以多发病灶多见。转移性SHCC的CDFI图像上的特点是多数为少血供,有的检测不到。NinoM

4、urcia等[4]对64个肝转移癌的患者中,67%未探及多普勒血流信号,部分较大的可探到动脉血流频谱。CDFI病灶周边有绕行的动脉血流。  2 超声造影剂相关研究进展  2.1 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contrastagents)的发展   见表1。表1 目前常用或试用的超声微泡造影(略)  第一代造影剂是以空气为内容物的微泡造影剂。  第二代造影剂主要是以含氟碳气体或六氟化硫等高分子惰性气体的微泡造影剂。Porter等[5,6]研究表明采用高分子量、低溶解度气体替代第一代造影剂微泡中的空气,可有效增加微泡稳定性

5、。南方医院正在研发的“全氟显”是一种由白蛋白外壳包裹的氟碳微泡造影剂,微泡浓度为(0.8~1.8)×109个/ml,大小为2.0μm~4.0μm,其中直径<7μm的微泡在98%以上。它是一种粉剂,较液体类微泡制剂而言,抗振荡性能明显增强,便于运输和保存。此外,经冻干处理的微泡粉剂较PESDA、Optison的微泡更为均一,且声学造影效果增强[7]。“全氟显”经过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效果与国外同类产品相似[8]。目前已完成临床研究,正在申报国家Ⅰ类新药。  第三代造影剂是用于靶向诊断与治疗的微泡造影剂,该领域近年来已成为超

6、声诊断技术的研究热点。其主要通过改造外壳,使表面连接针对靶组织的特异生物素或配体等,使微泡能在靶组织定向蓄积,从而达到靶向诊断与治疗作用。  2.2 超声造影的原理   超声造影剂能通过改变声衰减、声速和增强后散射等,来改变声波与组织间的基本作用(吸收、反射和折射),使受检部位区域回声信号增强[9]。由于正常肝组织与病灶对造影剂摄取的不同,对比分辨就非常明显。既能增强血流信号,提高信噪比,也能增强组织的灰阶显像。另外,造影剂的密度、浓度、血液流速,颗粒体积及声波发射频率等均可影响造影效果。  微泡成像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射后

7、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病灶的回声和血流信号。造影剂微泡在超声声场中的活动特征与微气泡大小、微泡外壳和包裹气体密切相关,更主要是与入射声波超声功率有关,当超声功率较小,微气泡表现为线性振动,使常规灰阶超声和CDFI超声的回声信号增强;随着超声功率的加大,微气泡出现非线性振动现象,释放出多种谐频成分。二次谐波成像能提高信噪比,能发现微小血管内微泡的存在,并判断微循环血流变化;当超声功率达到某一临界点时,微气泡局部受到的压力大于它本身可承受的压力,触发微气泡破裂,产生丰富谐频信号,显示出该病灶区血管容量的信息。  3.3 超声

8、造影的方法   见表2。表2 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射到达肝脏的成像时间(略)  首先常规观察灰阶超声图像中的肝脏病灶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病灶周边、内部血流情况后,选定切面,探头固定,启动脉冲反相谐波相干谐波成像技术等造影的程序。造影方法可采用触发间隙造影成像和实时动态造影成像,启动Trigger功能,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