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

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

ID:1441925

大小:314.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7-11-11

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_第1页
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_第2页
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_第3页
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_第4页
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再认识杨九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顶层设计的基本思想1.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思维方式的突破目的手段的统一精神、内涵相互包容日1866福泽渝吉25万册(1年)中1856江南造船局1.3万册(30年)2.核心价值观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工具性内在的统一本体性国家利益与家庭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3.改革目标关注“新人”培养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出发点灵魂根本指向具体目标:怎样培养人体系的勾勒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核心课程管理政策调整在于增强适应性4.开发和实践的理念是超越“学科中心”

2、(1)增强课程综合性学科类综合课程(科学、艺术等)高中“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结构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内部“综合性学习”板块柔化学科界限,加强生活联系(2)改进学科课程增设新的学科必要的删减内容的时代性三个维度的设计学科课程在为学生建立富有逻辑、理性、系统的个体认知框架,以及发展高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3)丰富、激活地方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责任和义务调整比例80-84%(92%)(4)构建选修课程(5)倡导探究性教学(6)推进多元化的评价5.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方案设计(目标、内容、制度)组织

3、实施(先实验后推广)二、课程改革的理论建设1.理论基础间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直接:课程哲学2.吸纳、借鉴五对关系形成张力钟启泉、张华平等与高质量教学民主、教学公平观民族性与国际性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主体教育观人与自然生态伦理观个人与社会个性发展观杜威经验课程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校本课程思潮本土经验3.课程表达课程理念:回归学生主体课程结构:超越学科中心课程实施:突破教材本位课程管理:实现赋权增能课程评价:走向促进发展4.理论事件王策三钟启泉“轻视知识”问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凯洛夫教育学怎样

4、对待传统“回归生活世界”问题张华郭华怎样理解“生活世界”能否回归怎样回归课程话语问题“欧风美雨”共同的话语平台5、理论普及(1)课程思想启蒙教育思想流派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基本理念(2)概念重建知识符号表征学习陈述性知识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广义知识动作技能一般智慧智能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高级智慧技能明确知识缄默知识学习、教学:学校、教师:个体建构的过程学习主体多元对话的过程“问题解决学习”灌输中心教学对话中心教学专制独裁关系平等合作关系资源掠夺关系资源共享关系个别共同体(3)专业意识觉醒课程意识的敏感性基于实践的教育理解校

5、本化、个性化的思想表达三、课程改革的丰富实践1.推进策略具体国情:面广量大系统性、全方位准备不足(资源、师资、观念)发展的不均衡环境不宽松社会改革的影响组织化程度较高改革内在需求强烈教育变革的特点启示一:你不能强制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变革越复杂,你能迫使它做的越少)启示二: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变革是非直线的,充满着不确定性,有时还违反常理)启示三:问题是我们的朋友(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启示四:愿景和战略计划稍后形成(不成熟的愿景与盲目的计划)启示五: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必然有

6、同等的力量(对于孤独性和小集团思想,没有单方面的解决办法)启示六:集权和分权都行不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策略是必要的)启示七:与更广泛的环境联系对成功必不可少(最好的组织机构向外部学习也向内部学习)启示八:每个人都是变革的动力(变革太重要了,不能把变革只交给专家,个人的思维模式和熟练掌握是最后的保障)(迈克尔.富兰,2004)策略创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立与破的结合预设与生成的结合(动态把握激励创生)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结合教师成长与课程进步结合课改与基础教育整体发展结合2.实践生成的积极可能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普

7、及以内涵发展为重点的公平推进以质量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探索以文化转型为特征的学校文化建设3.经验与问题(略)四、持续推进的路径选择1.明确战略目标以培育新人为“核心”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校自主发展落实保障措施实现文化转型2.关注国家层面的变化组织机构的重建与功能定位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结构的调整工作重心的转移3.深化教育理解三维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总体目标学科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关于人的素质发展不断具体化的理解过程内在一致性认知水平与情感水平彼此的关联性认知、情感与价值信念体系互为基础性活动的意义

8、知识与技能必须寓于活动之中,教学多重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活动和经验为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哪里?课程体系的背后教师的教科书意义显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义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课程意识课程哲学课程意识课程行为基本认识(课程系统价值)基本追索(构思与策划)基本关照(整体性、合理性)基本反应(敏感性、自觉性)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即课程的意识关注人的发展的意识整体思考的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