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

ID:14429806

大小:4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8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_第1页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_第2页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_第3页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_第4页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第27卷第2期2010年06月河北工程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ocialScienceEdition)Vo1.27No.2Tnn.2O1O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杨彩虹,陈晓卫,伍姗姗(1.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河北邯郸056038;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在最大量建设的居住建筑中,建筑本身的软硬件条件是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交流交往等精神需求,也是应当引起关注的焦点.居住区的户外公共空间,就是满足这些需求的一种形式.

2、[关键词]公共空间;客厅;交流;井台[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477(2OLO)O2—0028—02居住问题是一个既老又新的永恒话题.我国传统上历来就有"居者有其屋","有地斯有财"和"宅以传人"的思想,人们往往省吃俭用,置地建房,传于子孙,所以人们只要有条件就要买房,甚至借钱贷款也要买房.一,交流是人们的生活需求随着房地产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购房心态也越来越成熟.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土地制度的改革,特别是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城市居民对住房的需求由以前单纯等待国家单位分配,自己对房子的位置,大小,户型,设施等没有自主选择权

3、,只能被动接受,转向自己选择.开始时人们还是解决"住得下"的问题,首要解决面积扩大,住得宽敞一些,继而发展到逐渐地对楼盘的便利交通,房屋的质量,楼栋的外观,户型的组织,户内设备的配套等相关生活条件的舒适和方便的关注.时至今日,人们购房时除了对以上基本条件的要求,更加关注与住宅相配套的周边环境,景观,公建配置等相关硬件条件,也逐步更加关注空气质量,文化氛围,人群素质,未来发展等隐形软件环境.在自己住所的周围,有无谈话聊天的对象,交流切磋的好友,早起晨练的广场,饭后遛弯的小径.奕者对垒的树阴,票友亮嗓的水滨……,都是人们选择房屋时考虑的因素.我国的城市住宅的大量性建设与大力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

4、以后,建国初期,人们从"龙须沟"式的棚户区搬进住宅小区,工人新村,又到后来的筒子楼,机关大院,再到分户分室的单元楼,直到九十年代福利分房制度取消,人们可以自行购买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中国人逐步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但是人们却感到失落,开始怀念胡同,筒子楼和大院的生活.以前住在胡同里,大杂院里,筒子楼,机关部队的大院里的人们,邻里之间来往密切,互帮互助.借颗葱,倒碗醋,照看孩子,照应门户;茶余饭后,聚在胡同口大院里,休息乘凉,下棋打牌,聊天逗乐,孩童嬉戏;……人们沉浸在美好的邻里关系中,那些人们聊天,游憩,聚集的地方,就像是大家公用的"客厅".等到进了单元上了楼,父母子女各有

5、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和天地,有舒适的卧室和客厅,有设施齐全的厨房,有可以洗热水澡的卫生问,有健身器健身房,有藏书满架的书房,有放映大片的家庭影院,有联系全球的因特网,但是人们却有着强烈的孤独感,缺乏倾诉和倾听的对象,尤其是老人,他们总是想起以前的老街坊,老邻居.二,居住区中的聚集点——居民共有的"客厅"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一书中对城市节点描述如下:"……可能只是简单的聚集点,由于某些功能或物质特征的浓缩而显得十分重要.比如街角的集散地或是围合的广场.某些集中节点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其影响由此向外辐射,他们因此成为区域的象征,被称为核心."在一个城市中存在许多这样的节点,在以居住为主

6、的居住区里,也同样十分需要这样的节点空间,来满足人与人之间的公共活动和交往.笔者曾到涉县固新镇对当地民居进行考察,就看到了使人温暖的亲切场面.在村里有好几处大街小巷的交叉ISl,都有一个井台,一架辘轳,一盘井绳,井台周围有饮牲畜的石槽,平台上有石桌石凳,井台旁有高大的白杨或柳树,静静地沐浴在初春的阳光里.阳光照耀的南墙根,坐着一排村民,或袖手,或抽烟,唠着收成,聊着活计.井台,就是村镇里的一个个人们聚集的"节点",是村民交流交往的"客厅".无独有偶,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印度北部接近克什米尔的一个落后村庄,推进一项名为"安全饮水"的慈善计划.在联合国志愿者到来之前,这个落后的印度

7、村庄村民的所有用水,均来自位于村子西部的一口"苦水井".联合国的志愿者到来后,不辞辛劳,为每家每户装上了管道输送清洁自来水的水管,一拧龙头,就可以方便安全地用水.志愿者们完成了任务,满怀成就与骄傲,村民们则满怀感激.大家都认为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从此可以享用到清洁方便的自来水,生活品质将得到改善.一年后,志愿者们对这个村庄进行了回访,看到的情景却出乎意料,村民们依然拎着各式的水桶,谈笑风生地排着队在"苦水井"打水.等到了村民家中一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