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中诊【重点】

中医诊断学、中诊【重点】

ID:14431597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8

中医诊断学、中诊【重点】_第1页
中医诊断学、中诊【重点】_第2页
中医诊断学、中诊【重点】_第3页
中医诊断学、中诊【重点】_第4页
中医诊断学、中诊【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中诊【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诊第一节望诊一、望神(选择、填空)(临床表现、病因病机)1.得神:即神气充足的表现。2.少神:即神气不足的表现。3.失神:即神气衰败之象。4.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二、望色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隐隐,明润含蓄。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2.病色(填空、选择、论述)P183(五色主病:青主寒痛瘀惊风,黄主虚湿赤热戴,白脱血虚寒夺光,黑肾虚饮瘀寒痛)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淤血。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

2、:主肾虚、寒证、淤血和水饮。四、望舌正常舌像为淡红舌薄白苔,表现为:舌质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舌体前1/5为舌尖部,候心肺;中2/5为舌中部,候脾胃;后2/5为舌根部,候肾;舌之两边候肝胆。望舌色(简答题:舌色及主病)P189淡红舌:健康或疾病初起,病较轻浅,尚未伤及脏腑气血;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证;红绛舌:主热证,有虚实之分;青紫舌:主血行瘀滞望舌形(名词解释)老舌:舌体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者,多主实证。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胖大舌:舌体大于正常,伸舌满口,且

3、舌肌呈迟缓状,主水肿、痰饮。瘦薄舌: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者,主阴血亏虚之证。点刺舌:点指舌面上有大小不一的星点。刺是指芒刺,面上红色颗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P190)(二)望舌苔正常舌苔是由脾胃之气、津上蒸而成,是胃气充盛之象。病理舌苔是由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1.望苔色(简答题:试述各种苔色的主病及表现。)P191白苔:主寒证、表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灰黑苔:主寒极、热极2.望苔质薄厚苔:薄苔主病初起在表,邪浅病轻,厚苔主病邪在里,病情较重。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第二节闻诊听声音(名词解释)P198金实不鸣:新病

4、喑哑失音,属实证,多见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痰浊阻滞,以致肺气不宣而失音。金破不鸣:久病喑哑失音,多属虚证,常见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子喑:妊娠末期出现声音嘶哑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为谵语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为郑声呼吸(喘与哮的异同)P200咳嗽咳声重浊、痰色清白,鼻塞不通,多是外感风寒。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兼咽喉疼痛、鼻出热气,多属肺热。咳有痰声、痰多而易于咯出,多是寒咳,或为痰饮、湿痰。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咽喉干燥,多属燥邪犯肺,或肺阴亏虚。一.嗅病气尿臊气(

5、氨气味):水肿晚期病人。烂苹果气(酮体气味):消渴病病人第三节问诊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问寒热(每种热型的主病→填空、选择)1.但热不寒恶寒:病人无风自冷,虽加衣被、甚至近火取暖仍觉寒冷畏寒:病人经常自觉怕冷,得暖可以缓解者2.但热不寒P205(名词解释)壮热:病人持续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C,只恶热不恶寒者,称为壮热。潮热:发热如潮水之有规律,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者,称为潮热。阳明潮热:病人常于

6、日晡(下午3~5时)阳明旺时而热甚湿温潮热:指午后热甚,但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则灼手阴虚潮热:以午后或入夜低热,或五心烦热为特征3.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是外感表证的主要症状。4.寒热往来问出汗(病机→选择题)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尤甚者,称为自汗。盗汗:入睡时出汗,醒后则汗止者,称为盗汗。三、问疼痛根据头痛部位辨病在何经前额痛属阳明经,头侧痛属少阳经,枕项属太阳经,头顶痛属厥阴经疼痛性质胀痛:痛有胀感,多有气滞引起,常有时发时止、气滞得缓的特点刺痛:疼痛如针刺状,特点是痛处固定而拒按,为淤血作痛的表现冷痛:痛

7、处有冷感,得温则痛缓为冷痛,常见于阴气偏盛的寒证灼痛:由火邪窜络,或阴虚热盛所引起的热证疼痛,多为灼痛,其特点是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凉四、问饮食口味(选择、填空)P209渴不多饮时,若喜冷饮者,属湿热内蕴;若喜热饮者,为痰饮内停五、问大小便(选择、填空)P210-211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者,称为“里急后重”。第四节切诊(一)脉诊部位寸口分部侯脏腑(选择、填空题)右手:寸部侯肺,关部侯脾胃,尺部侯命门(肾);左手:寸部侯心,关部侯肝,尺部侯肾;(二)切脉方法举:以轻指力触及皮肤为举,又叫浮取;按:重指力按在肌肉与筋骨

8、之间的为按,又叫沉取;寻:介于轻重之间的指力,或举或按,或前后左右挪动切脉,以寻找脉象的最佳部位和状态叫寻。(三)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脉位:不沉不浮,中取即得;脉数:不快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