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

ID:14432503

大小:198.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7-28

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_第1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_第2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_第3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_第4页
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编  专业基础课I.考查目标专业基础课考试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在考查刑法学和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和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表达的能力。考生应能: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刑法学和民法学的基本知识。2.正确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和民法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和其法律规定。3.运用刑法学和民法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4.结合社会生活背景或特定的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事件,找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5.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律学科的专业术语,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

2、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考试内容结构刑法学 75分民法学 7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Ⅲ.考查内容  第一部分  刑 法 学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刑法的定义、形式和特征。二、刑法的目的和任务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四、刑法与刑法学的意义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3、二、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和种类二、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确立刑法空间效力范围的学理根据: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三、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刑法》第12条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规定。第二章 犯罪概念第一节 犯罪的定义一、犯罪的定义概述犯罪定义的类型,不同的定义反映出不同的犯罪观。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及其意义。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严重

4、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第三章 犯罪构成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一、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内容;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犯罪构成的意义。二、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三、犯罪构成的分类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第二节 犯罪客体一、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概念及其内容;犯罪客体在刑法条文中的体现;犯罪客体的意义。二、犯罪客体的种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犯罪对象的概念和

5、内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主要内容;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二、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危害行为的分类;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纯正不作为犯与不纯正不作为犯。三、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广义的危害结果和狭义的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在刑法中的意义。四、刑法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因果关系对承担刑事责任的意义。刑法因果关系的特点:客观性、相对性、必然性、复杂性。不作为的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特殊情形因果关系的认定。五、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犯罪时间、地点、方法的法律意义。第四节 

6、犯罪主体一、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和种类。二、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四分法规定,即:不满14周岁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为相对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6周岁为完全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司法解释中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三、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精神病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的确认;醉酒的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四、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五、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要件、处罚。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一、犯罪

7、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罪过;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罪过形式);犯罪主观方面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关系。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二、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故意的种类: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异同。三、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特征;犯罪过失的种类: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两种过失的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四、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的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