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氏瓶颈”之应对策略

“戈氏瓶颈”之应对策略

ID:14436889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8

“戈氏瓶颈”之应对策略_第1页
“戈氏瓶颈”之应对策略_第2页
“戈氏瓶颈”之应对策略_第3页
“戈氏瓶颈”之应对策略_第4页
“戈氏瓶颈”之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戈氏瓶颈”之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戈氏瓶颈”之应对策略首先俺得先交待一下啥叫“戈氏瓶颈”,话得从1985年那个莫斯科的春天说起。3月11号,在我国南方早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在莫斯科却还是春寒料峭,估计此时没有人会在郊外的夜晚唱歌,但此时54周岁(1931年)的戈尔巴乔夫同志却是心花怒放,因为就在这一天他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成为苏联领导集团的核心。54岁成为世界强国的领导人放在美国当然算不了什么,但考虑到老戈之前的领导(列宁、斯大林除外)差不多全是60岁以上才登顶以及中国当时的领导核心已经超过80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老戈同志是少年得志了。       不过,江南倦客

2、猜想老戈同志的兴奋劲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因为他很快就切身感受到前辈们留给他的是怎样的一个烂摊子了。请看具体表现:  第一,资金、外汇大量损失、得不偿失,民风进一步涣散,出现信用危机。  第二,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大跌,1986―1987年,石油外汇收入减少三分之一,政府黄金储备从1985年的2500吨,降至1991年的240吨。  第三,重大事故连接不断:列宁那坎市大地震;“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沉没,200多名旅客丧生;核潜艇沉没,全体官兵遇难;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大事故,殃及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等,危害人口

3、达10万之众,直接间接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四,国库空虚、大发纸币、预算出现黑洞、隐性通膨严重、官方统计虚伪,1985年苏财政赤字已达170-180亿卢布。1986年,形势更加恶化,预算已无法完成,赤字已超过500亿卢布。然而社会上却游荡着巨额卢布,构成“雪崩”之兆。         问题缠身的苏联国际地位也在不断下降,1987年苏联第二经济强国的地位被日本取代,考虑到苏联官方的统计数字可能存在相当的水分(这在专制国家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这个时间可能还要提前几年。至于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些指标似乎还不及沙俄时期。       

4、第7页面对国力衰退,民心不稳的局面,“年轻”的戈尔巴乔夫准备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入手,本人对改革的细节不感兴趣,其总的思路无非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只负责宏观管理;中央向企业放权;一定程度上认可私有制之类。大家可以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比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这些措施在西方大约是两百年前的事情了,但在帝国体制下也算是非常难得了,由此看来老戈不失为一位有闯劲的政治家。但经济改革开始不久,老戈同志就发现举步维艰了,处处受到制约,得以推行的措施实施的效果又与预期相距甚远,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国内工业受到了致

5、命打击。极少数人一夜暴富,敛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而赤贫的人数却远远超过此前。         这时,老戈同志遇到了当政以来的最严峻考验。继续经济改革,社会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如不改革,苏联将是死路一条,这就是我所说的“戈低瓶颈”。话说老戈同志经济方面的改革遭到了很大的挫折,这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也许就会因之偃旗息鼓了,因为改革实在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从个人利益角度来看,即使老戈不继续改革,苏联虽问题丛生,但还至于在他任职期间就全面暴发出来,而继续改革则会得罪现有的利益集团,很可能会惨淡收场。不过,老戈不是普通人,他的人生目标不

6、是做一个油滑而守成的政客,而是要做一个重振大国雄风、于国于家有望的政治家,端得是一条好汉子。       老戈同志对苏联经济改革受挫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苏联的问题根源在于政治制度之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活力不足、腐败丛生;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改革能勉强推行,也很难会真正做到利国利民,改革的红利将绝大部分落到利益集团之中,民生问题难以得到真正解决。有虑及此,老戈决定从政治体制下刀。很遗憾,老戈同志虽然是个勇敢的医生,但很显然不是个手术精湛的外科大夫,这一刀下去,毒瘤非但没有完全割掉,术后却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最后把苏联整得解体了。 

7、      朋友们也许会问了,老戈同志就这么两下子,怎么还能上到那个位置上的呢?是不是有些背后的故事?不必着急,请让山人慢慢道来。          戈尔巴乔夫于1931年3月2日出生在高加索的普列沃尔诺伊村,其父是村集体农庄的机修工。苏德战争期间,他家没有撤退到大后方,而是在离前线不远的地方从事农业劳动,戈尔巴乔夫此时失去了正常的学习机会,只能边劳动,边读书。在田间里劳动,时常能听到远处隆隆的炮声。(由此可以看出老戈同志出身也很苦,既非富二代也非官二代)  1949年,18岁的他获得了“劳动红旗手”的称号和勋章。第二年他被送到莫斯科大

8、学学习法律。1955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高加索,分配在阿尔穆尔-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委员会工作。由于他出众的才能和工作成绩,一年之后,他晋升为阿尔穆尔地区的党委书记。1962年,他调任斯塔夫罗波尔地区主管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