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

ID:14447108

大小:4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8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1页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2页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3页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4页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煤中水分的含量及水分测量重要性煤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有着巨大潜力,所以对它的研究是有必要的。煤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煤中的水分按结合状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1)煤中的游离水是指与煤呈物理状态结合的水,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可分为两类: 外在水分Mf       外表面和大孔隙-收到基内在水分Minh   小孔隙 -空气干燥基二者的质量之和即煤中的全水分Mar(收到基)煤质分析化验采用的空气干燥基水分为Mad,即与Minh,ad大小相同。 2)煤的化合水包括结晶水和热解水。结晶水是指煤中含结晶水的矿物所具有的。热解水是煤炭在高温热解条件下,煤中氢和氧结合生成的水。通

2、常煤中的水分指煤中游离态的吸附水。 (3)煤的最高内在水分     指煤样在30℃,相对湿度达到96%的条件下吸附水分达到饱和时测得的水分,用符号MHC表示。该指标反映年轻煤的煤化程度,由于空气干燥基水分的平衡湿度一般低于96%,因此,最高内在水分高于空气干燥基水分。煤中水分含量分级:      低水分煤≤5%      中水分煤>5~15%      高水分煤>15%煤中水分对煤炭利用的影响  (1)燃烧、气化、炼焦→吸收额外的热量,降低热效率       (2)煤炭运输→浪费运力       (3)煤炭成本→高水分,煤价下降       (4)适量的水分可以在运输和贮

3、存中减少煤粉尘的产生,减少煤的损失因此检测煤炭的水分含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经过大量的实验及客户反馈,我司自主研发生产的SFY-20A型卤素快速水份测定仪,在精度、时间、准确性方面都能满足客户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11—84代替GB211—79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家标准局1984-08-07发布1985-05-01实施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而方法B和C适用于褐煤、烟

4、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1仪器设备1.1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1.2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煤样。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1.3托盘天平:感量为1g和5g各一台。1.4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1.5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5、1.6分析天平:感量为1mg。2煤样的制备2.1按照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条缩制煤样。2.2方法A和B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方法C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2.3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

6、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注:①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3.9.3全水分煤样粒度小于3mm,煤样量100g的规定改为本条的规定。②当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不超过1kg时,应采用感量为1g的托盘天平进行称重。3测定步骤3.1方法A用已知重量的干燥、清洁的浅盘(1.2)称取煤样500g(称准到1g),并将盘中的煤样均匀地摊平。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注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1.1)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2.5h,无烟煤干燥3~3.5h。再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重。然后进

7、行检查性的试验,每次试验30min,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重量有所增加时为止。在后一情况下,应采用增重前的一次重量作为计算依据。注:将称好煤样的盘子放入干燥箱之前3~5min开始鼓风。3.2方法B用已知重量的干燥、清洁的浅盘(1.2)称取煤样500g(称准到1g),并将盘中的煤样均匀地摊平。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50~160℃的干燥箱(1.1)中,在145±5℃和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30min,无烟煤干燥1h,褐煤干燥1.5h。再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重。然后进行检查性的试验,每次试验15m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