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mct宏_观经济学复习

plmct宏_观经济学复习

ID:14462269

大小:430.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28

plmct宏_观经济学复习_第1页
plmct宏_观经济学复习_第2页
plmct宏_观经济学复习_第3页
plmct宏_观经济学复习_第4页
plmct宏_观经济学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plmct宏_观经济学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

2、!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第一章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经济学的发展(1)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的问世为开端“看不见的手”:实质:利益激励;经济人特性;自主、分散决策;完备的产权制度原理: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她)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而去实现公众的最佳利益。(2)古典经济学时代:以19世纪的萨伊、穆勒为代表萨伊在1803年

3、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萨伊定律:即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认为物品的生产同时也提供了物品的购买手段,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当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时,市场机制可以自动恢复到均衡,供给问题解决了,包括需求问题在内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都能够自动地得到解决。(3)新古典经济时代: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为代表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论。认为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市场上的理性行为

4、是,作为需求的消费者在寻求效用的最大满足,作为供给的生产者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价格的变动则能使供求量调整到双方相等时的均衡状态,市场则因此能够得以出清,社会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安排。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以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为标志凯恩斯革命: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有效需求:“看得见的手”: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凯恩斯时代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凯恩斯主义学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时期(新

5、古典综合时代):萨缪尔森、R、哈德、A汉森等人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罗宾逊夫人、希克斯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萨缪尔森1948年出版《经济学》,将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理论结合起来: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5)宏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形成和发展时期货币主义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为代表供给学派:以蒙代尔为代表(6)分化时代:蔓丘、罗默等宏观微观合流现代主流经济学和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融合二、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1、宏观经济学的四次重大变革(1)凯恩斯革命放弃了传

6、统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改从总量和宏观的视角研究经济,承认市场经济中存在失业,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失业的原因,认为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只能是用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代替古典经济学的放任经济政策,从而形成了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完成了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革命。(2)货币主义革命代表人物:弗里德曼主要概念:货币数量论;自然失业率;持久收入假说基本政策主张: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反对用扩大财政政策支出为主的财政金融政策来缓和失业。并主张自由汇率或浮动汇率制。(

7、3)供给学派代表人物:蒙代尔基本政策主张:反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主张由供给来调节需求,降低税率刺激供给,以刺激供给;放松政府的干预和限制,加强市场调节作用。(4)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主要概念:两个基本假定;自然率基本政策主张:反对政府干预,坚信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发挥预期在模型中的作用,加强理性预期,以此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2、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A、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凯恩斯认为,总供给函数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价格,短期内不会变化。因此,增加就业量的唯一途径是提高总需求函数的位置。

8、也就是说,当有非自愿失业时,应增加总需求,使有效需求提高,从而使就业量增加,达到充分就业的目的。B、有效需求的决定因素总需求完全取决于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投资的需求。消费品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对投资的需求,由市场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来决定。人类心理的三大基本法则: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基本内容:(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国民收入的决定n消费、储蓄、投资(产品平衡)n货币、信用、银行、金融(货币平衡)n财政收入、政府支出(财政平衡)n就业、工资、物

9、价(劳动平衡)n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外汇平衡)(3)国民收入的变动: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2、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经济模型方法四、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式下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