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

ID:14467115

大小:1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8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1页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2页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3页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4页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摘录供研讨作业参考2场地地质环境条件2.1气象水文2.1.1气象勘察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冬暖多雾,夏季炎热,秋雨绵绵的特征,常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低气温-3.7°C(1978年1月27日),极端最高气温42.2℃(1985年9月23日)。常年平均湿度81%,常年平均降雨量1025mm,降雨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年平均蒸发量1138.6mm。风向以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1.1m/s。2.2水文场地南侧河

2、流为虎溪河,发源于勘察区西南的曾家镇,于土主镇北部汇入长青河。从西向东流经勘察区南侧,区内河流长810m。据调查访问,虎溪河多年平均流量0.45m3/s,区内常年水位287.24m,五年重现期洪水位284.6m左右,二十年重现期洪水位286.80m,五十年重现期洪水位288~289m。调查期间水位286.74~288.98m,坡降约0.3%。流量约0.1~0.4m3/s。2.1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丘陵和丘间洼地相间,总的趋势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场地内最高点在场地东端,标高3

3、10.12m,最低点南端的虎溪河,标高286.74m。丘陵坡角多在10~20°之间,少数地段有高3~5m的基岩陡崖。丘间洼地地形平缓,现多为农田。在场地南部的虎溪河两侧分布有河流阶地,不连续不对称分布,最宽处约30m,阶面较平坦,无切割,相对高差小于1m。2.2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残积层()、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和砂岩(J2S-SS)。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人工素填土:()红褐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主要组成成分为

4、粉质粘土、砂泥岩碎块石等。碎块石粒径一般为1~40cm,土石比9:1,土质不均;为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一期工程修建时的新近堆积填土,填土时间为2004年3月至今。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东部ZC3~ZC6孔一线,厚1.15~2.65m,为未压实填土,土质松散。另外,在场地民居和公路范围内,零星分布有厚度0.5-1.45m左右的人工填土。2、第四系残坡积层():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粉质粘土:褐红、褐黄、灰~深灰等杂色,可塑~硬塑,土质不均,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一般0.3

5、5~5.45m,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在山丘及斜坡处厚度较薄,在丘间洼地处厚度较大。在低洼平坦处,由于农田耕种的影响,该层上部呈现灰~深灰色,软塑~可塑状,具臭味,厚度一般不超过2.0m。3、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由不等厚互层状的砂岩、泥岩组成。砂岩(J2S-SS):灰褐色,粉细粒~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微层理发育,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含有云母,含泥砾和泥质条带。局部夹有薄层砂质泥岩。砂岩总体较完整,亦较均匀。分布于整个场地,揭露最大厚度为10.56m(ZC75),未揭穿。局部夹有泥

6、质砂岩透镜体。粉砂岩(J2S-SS①):暗红色,紫红色,粉细粒~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含泥质不均,局部呈泥质条带。该层在场地内与泥岩呈互层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的西部。揭露最大厚度8.50m。泥岩(J2S-MS):紫红色、砖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微层理发育,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含有砂质但分布不均匀,局部夹有青灰色砂质条带。分布于整个场地,揭露最大厚度为15.30m(ZC13),未揭穿。局部夹有砂质泥岩透镜体。中等风化砂岩属较软岩,泥质砂岩属软弱岩,裂隙不发育,岩体较

7、完整,岩心多呈柱状。中等风化粉砂岩岩属软弱岩,泥岩属软弱~极软岩,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心多呈柱状,短柱状。2.3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北培向斜西翼(见图2-1),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岩石层理清晰,产状为110°∠21°。场地内未见断层迹象。在场地北侧的基岩出露点处,发育有两组裂隙。第一组裂隙产状177°∠62°,裂隙间距0.5~1.5m;第二组裂隙为垂直裂隙,走向180°倾角在85°~90°之间变化,呈舒缓的波状起伏,裂隙间距大于1m,裂面平直或微弯、张开1~5mm,无充填或有少量泥砂质充填。另

8、外,在钻孔岩芯中也可见到倾角50°~70°及垂直裂隙面。勘察区20°2.4地下水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地下水和基岩风化带裂隙地下水。2.4.1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的差异可分为粘性土孔隙潜水地下水和粉细砂孔隙潜水地下水。(1)粘性土孔隙潜水地下水场地粘性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分布广泛,覆盖于基岩之上。粘性土由于渗透性低,含水性弱,且厚度小,一般均小于1.0m,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