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

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

ID:14476022

大小:221.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28

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_第1页
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_第2页
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_第3页
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_第4页
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2 建 筑 施 工 测 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建筑施工测量本章主要阐述建筑工程在施工测量及竣工图的实测与编绘过程中常见的通病与防治方法。2.1施工控制测量2.1.1精密量距偏差l.现象在建筑施工中,当进行距离测量时,发现控制网的边长及二级导线的精密量距相对误差达不到精密量距要求。2.原因分析(1)精密量距使用的钢尺相对误差偏大。(2)传距桩预埋深度不统一,倾斜改正值未计算。(3)拉尺时弹簧秤施加的拉力与检定时拉力不符。(4)钢尺受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5)精密量距的计算方法不当,末全面考虑影响因素产生的改正值。3.防治措施(1)精密量距使用的整尺段长度丈量钢尺和零尺段丈量的补尺,必须经过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检定,

2、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十万分之一。(2)传距桩要使用经纬仪定线预埋,要用水准仪测量其高度,应计算其斜距改正值。(3)使用的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与空气接触,经10min后,施加和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进行读数,随后调整起始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读出读数,要求记录三组读数。读数应估读到0.1~0.5mm,每次较差为0.5~1mm。每次记录读数时,应同时测出钢尺量距时的实际温度。全段距离丈量,应往返二测回以上,相对误差应不大于五千分之一~一万分之一。(4)计算精密量距时应考虑以下改正值。1)钢尺尺长改正△Li=△Ci+△Pi-△Si式中△Li——零尺段尺长改正值;△

3、Ci——零尺段尺长误差(或刻划误差);△Ci=Li/L·△L平检其中L——整尺段长度;Li——零尺段长度;△L平检——钢尺水平状态捡定拉力Po,20℃时的尺长误差改正值;△Pi——钢尺尺长拉力改正值;△Si——钢尺尺长垂曲改正值。2)温度改正若量距时温度2不等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tO(tO一般为20℃)时,则每一整尺段L的温度改正值△Li为:△Li=a·(t-tO)·L。式中a为钢尺线膨胀系数,一般钢尺当温度变化l℃时,a值约为1.2×10-5。3)倾斜改正如果沿斜地面量得A、B两点之距离为L(图2—1),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为了将倾斜距离L算为水平距离LO

4、,需要求出倾斜改正数△Lh△Lh=LO-L=-h2/2·L-h4/8·L3上式中一般只取用第一项,即可满足要求。假如高差较大,斜距L较短,则须计算第二项改正数。4)垂曲改正实际丈量时,钢尺必然悬空下垂,不可能如同钢尺检定时在其下部设等距离水平托桩,此时对所量距离必须进行垂曲改正。△l=-W2·L3/24P2式中△l——钢尺垂曲改正数;W——钢尺每米重力(N);L——尺段两端间的距离(m);P——拉力(N);5)拉力改正钢尺长度在拉力作用下产生微小伸长值,用它测距时,读得的“假读数”必然小于真实读数,所以应在此读数上加拉力改正值:△Pi=G·Li(P-Po)式中P——

5、测量时的拉力(N);Po——检定时的拉力(N);G——钢尺延伸系数(1m不锈钢卷尺在10N拉力作用下,G=0.019mm;1m普通钢卷尺在lON拉力作用下,G=0.017mm);Li——零尺段长度。(5)测距用的普通钢尺,应符合表2—l的技术指标要求。 普通钢尺测距的技术指标边长丈量较差相对误差作业尺数丈量总次数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mm)读定次数估读值至(mm)温度读数值至(℃)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1/30000 450≤5 0.50.5≤21/200001~2 50≤10 0.50.5≤21/100001~2 70≤10 0.50.5≤3

6、 2.1.2场区平面控制网选择不当。精度不够1.现象场区控制网制定不便于施工测量,布网不当,无法进行闭合校核。2.原因分析(1)(1)   平面控制网的制定及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性,如设计定位条件,建筑物的形状和布局,主轴线尺寸的关系,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虑。(2)平面控制网制定未考虑闭合图形,施测时无法校核其准确性。(3)平面控制线之间距离太短,影响精度要求,控制点之间有障碍物,不通视。(4)制定标高控制网时,未根据已知标高点的准点(导线点)位置,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布局特点。3.防治措施(1)(1)   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

7、和起始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要轴线,主要的圆心点(或其他几何中心点)和直径方向(或切线方向),主要弧线长、弦和矢高的方向,电梯井的主要轴线和施工的分段轴线等。(2)(2)   控制网要在便于施测、使用(平面定位及高层竖直测设)和长期保留的原则下,尽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3)(3)   控制线州司距以30~50m为宜,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测量;控制桩的顶面标高应略低于场地的设计标高,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4)(4)   高层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设置3个栋号水准点或±o.ooo水平线,一般建筑物要设置2个栋号水准点或±0.000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