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技术支气管激发试验

测定技术支气管激发试验

ID:14486475

大小:8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9

测定技术支气管激发试验_第1页
测定技术支气管激发试验_第2页
测定技术支气管激发试验_第3页
测定技术支气管激发试验_第4页
测定技术支气管激发试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定技术支气管激发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测定技术支气管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的特点自然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物,包括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等生物性刺激、冷空气等物理刺激,以及甲苯、二氧化硫等各种化学气体的刺激,当这些刺激物被吸入时,气道可作出不同程度的收缩反应,此现象称为气道反应性(airwayresponsiveness)。反应的强度可因刺激物的特性、刺激物的作用时间以及受刺激个体对刺激的敏感性而有所不同。正常人对这种刺激反应程度相对较轻或无反应;而在某些人群(如手足多汗症3)其气管、支气管敏感状态异常增高,对这些刺激表现出过强或/和过早出现的反应,则称为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hyperresponsi

2、veness,BHR或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一、 气道反应性的剂量-反应曲线    气道反应性的改变可表现为气道的舒张和收缩,通过气道管径的大小反映出来。由于在整体上测定气道管径有困难,根据流体力学中阻力与管腔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这一原理,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常用测定气道阻力的大小来反应气道管腔的改变。同时,由于气道阻力与气体流速成反比,因而气体流速(FEV1、PEF等)也常用于反映气道管径的大小。     图1显示不同情形下气道反应性的剂量反应曲线。随刺激药物量的增大,气道阻力上升,呈S型改变,气道阻力对较低浓度的刺激无明显反应,为曲

3、线的低平台部分,然后随刺激浓度的增加,气道阻力增加,但当反应达到最大值时,即使再增加刺激浓度也无反应,出现曲线的高平台部分。图中曲线A为正常曲线;曲线B左移,提示较小剂量的刺激即可引起气道管径的改变,敏感性(sensitivity)增加;曲线C幅度增大,提示其刺激域虽与正常曲线相同,但增加剂量情况下其气道反应的强度,即反应性(reactivity)增大。曲线D则为气道敏感性和反应性均增高。    图2显示了不同受试者的特征曲线。    临床实践中,考虑到受试者的安全性,一般当给予刺激后机体反应达到一定的强度(如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或以上)时即终止激发试验,而无需达

4、到反应最大值。 二.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   多种刺激,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因素均可影响BHR。致喘因子的强弱程度及作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气道收缩反应的强弱、是否发病及其发作的严重程度。BHR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手足多汗症3患者气道对各种刺激物的敏感性为正常人气道的100~1000倍。尽管手足多汗症3患者的气道反应性较高,但与正常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重叠。BHR者并非都是手足多汗症3患者。但手足多汗症3患者的BHR程度常较非手足多汗症3的其他BHR升高为重,且症状越严重者其剂量反应曲线越左移、斜率越高,剂量反应曲线特征见图2。非变应原刺激,一般仅引起

5、手足多汗症3的急性发作,但变应原刺激既可引起手足多汗症3急性发作(速发相),也可引起手足多汗症3慢性发作(迟发相)。在病理上,BHR者有程度不同的气道炎症性改变,包括粘膜上皮损伤、纤毛脱落、腺体增生、支气管腔内分泌物增多、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等,严重者可有气道重塑。  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准备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吸入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是临床及实验中采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包括各种吸入非特异性激发物,如组织胺、乙酰甲胆碱、乙酰胆碱、腺苷、白三烯E4、高渗盐水、低渗盐水、冷空气吸入,以及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特异性抗原刺激物。常见的刺激物见表1。通过刺激物的量

6、化测量及与其相应的反应程度,还可判断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吸入激发物的制备与储存1.稀释液:磷酸组织胺(histaminephosphate)或氯化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chloride)为粉剂,需用稀释液稀释后才能用于吸入。稀释液常用生理盐水(0.9%NaCl),因其等渗且配制容易,其缺点为略呈酸性(pH<5.0)。也有学者建议用0.5%NaCl+0.275%NaHCO3+0.4%Phenol的水溶液,该配方稀释液等渗,pH=7.0,且含酚防腐,保存时间较久,但配制较为复杂。蒸馏水(注射用水)因其为低渗溶液,可诱发气道痉挛而不宜作为稀释液。2.配制:通常是

7、先配制“原液”(可用于激发试验的最高浓度激发液),如5%组织胺、5%乙酰甲胆碱、1:20抗原等,以利于储存。于需要时才将原液按对半或4倍稀释。亦可按需要倍增激发物浓度,配制成浓度为0.03、0.06、0.12、0.25、0.5、……至32mg/ml,或按表28-2~4所示之浓度配制,然后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容器中。注意配制液应充分溶解及均匀后才能使用,配制过程时间应尽量缩短,组织胺应避光。雾化吸入装置射流雾化器借助高速气体流过毛细管孔口并在孔口产生负压,将液体吸至管口并撞击,形成雾化颗粒(雾粒),亦称气溶胶。可用瓶装压缩气源或电动压缩气源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