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

ID:14494504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_第1页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_第2页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_第3页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_第4页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管理  [摘要]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的工学结合存在学生分散、责任不清、管理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施效果。因此,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日常组织和管理等措施加强学生管理。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徐进(1973-),男,安徽泾县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江苏苏州215009)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

2、-0033-02  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在校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就提出,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目前,在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管理过程中,学生管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适应工学结合模式运行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尽快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管理机制,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高职学生管理需要在理念、模式、制度等方面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一

3、、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给高职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1.工学结合深化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体现了最前沿的高职教育理念,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学习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学习,从专业学历本位转向职业岗位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主。通过实施工学结合,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启发指点下,通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技术实操和管理,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融会贯通,形成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

4、际问题的能力。世界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无不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2.工学结合在学生教育培养效果上优势明显。工学结合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反复印证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今后就业创业积累经验,并在实践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回校后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完善,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校学生通过到企业边工边学或者集中进行实践学习

5、,有利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尤其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工作,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对社会和工作岗位的环境适应能力。另外,通过工学结合的学习实践,企业与实习学生也可以相互考察,从而达成双向选择的意向,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单位,企业也便于录用满意的员工。  3.工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多年来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学校―系―班级三级管理,其中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就是班级。无论是课堂教育、课外活动、宿舍管理,还是考核激励、评奖评优等,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实施的,通过校纪校规、班级的内部约束力和凝聚力来强化学生管理。而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班级建制被打乱,学生管理的主体、客体、

6、管理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辅导员、班主任不再跟班管理,学生也由学习者变为企业员工,校园里原有的管理制度和要求也不再适用,学生有种松口气的感觉。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路径渠道要及时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学生管理工作要尽快延伸到企业。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双方认识不统一,难以达成共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对工学结合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他们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理所应当的责任和义务,致使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实习就业层面。而有些企业即使参与工学结合,企业管理者大多关注的也是工学结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把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融入企业价

7、值链中。目前,政府在法律等层面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支持政策久久未能出台,学校在实施工学结合中过度依赖企业,合作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工学结合岗位设置、人员安排、岗位流动、企业指导教师、日常管理等方面无法提出要求,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粗放式的管理只能导致学生将工学结合理解为有组织的打工,并使得学生不再关注实践教学的教育功能和职业技术的培养,这与工学结合的初衷相悖。  2.学生思想准备不足,难以调整定位。很多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