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光学课件

中山大学光学课件

ID:14510680

大小:4.15 MB

页数:186页

时间:2018-07-29

中山大学光学课件_第1页
中山大学光学课件_第2页
中山大学光学课件_第3页
中山大学光学课件_第4页
中山大学光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光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介绍教师、点名陈敏博士物理系电介质物理实验室主任物理系基础物理课程体系第一主持人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Tel:84113390(O),84038630(H)E-mail:stscm@zsu.edu.cn介绍课程参考书:光学,易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光学,王楚,汤俊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光学,赵凯华,钟锡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PrinciplesofOptics(7thedition),M.Born,E.Wolf,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第一章光学总论§1.1光学史光学是人们对光进行研究和应用的

2、科学。   首先,它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早在4000年前的古埃及和约3000年前的中国,人们就有利用光学现象的先例。如铜镜、凹面镜取火(《周礼·考工记》,周朝)等。到了公园前400年,我国出现了有关针孔成像(《墨经》,先秦。“景到(倒),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平面镜和球面镜(《梦溪笔谈》,宋朝)等早期光学实验记录。今天光学教科书的传统内容已十分丰富。   其次,它又是一门朝阳学科。自1960年激光问世以来,光学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并出现了交叉分支。人们对光学的科学研究集中在光的本质、光的传播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面。对于

3、光究竟是什么,直到17世纪才形成两种看法各异的观点――微粒说和波动说。   微粒说的代表人物是笛卡尔(R.Descartes)和牛顿(I.Newton)。其认为发光物体都发射光微粒,这些微粒可在真空或透明介质中以巨大速度沿直线运动。微粒说可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亦可勉强解释光的折射。但对实验中相继发现的大量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却无法解释。波动说是有胡克(R.Hooke)和惠更斯(C.Huygens)提出的。其认为光是一种波动,光的传播不是微粒的运动,而是运动能量按波的形式迁移的过程。波动说能更简单地解释光的反射、

4、折射现象。遗憾的是由于把光现象看成某种机械运动过程,认为光是一种弹性波,因而必须臆想一种特殊的弹性介质(以太)充满空间,这种介质应密度极小和弹性模量极大。这些均无法实验验证。加之当时出于牛顿在力学方面的巨大贡献,因此对波动说几乎无人相信。直到19世纪初,由于杨氏(T.Young)、菲涅尔(A.J.Fresnel)等一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令人信服地用波动说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波动理论的地位才被确立。在光学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令物理学家大为困惑的,极力寻找和证实的物质――以太(ether)。既然光是一种波,那么,它赖以

5、传播的介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直到19世纪末随着洛伦兹(H.A.Lorentz)创立电子论及随后的场论,才使以太论最终抛弃。至此,人们以为最终认识了光的本质。然而本世纪初,在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及康普顿散射等现象时,波动说却无能为力。1905年,爱因斯坦(A.Einstein)重新提出光的粒子性概念――光子,从而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光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双重性质――波粒二相性,不同场合表现出的属性不同。60年代,由于激光的发明,使得人们在光通讯、全息术、非线性光学、光信息处理等方面能大显身手§1.2光的波长·光强光是一种电磁波对人的视

6、觉起作用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波长范围约为4000À~7000À波长以纳米(nm)或埃(À)为单位。1nm=10-9m1À=0.1nm=10-10m不同的波长,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色觉。即赤、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6400~7500->红外橙6000~6400黄5500~6000绿4800~5500蓝4500~4800紫4000~4500->紫外人眼对5550À(555nm)的黄绿光最敏感理论上,只有单一频率的光称为单色光。实际的单色光光源总是包括了一定的波长范围,称之为准单色光。波长范围越窄,单色性越好。激光光源的波长

7、范围约为10-8À。按电磁理论,光在介质中的速度(ε0=8.85×10-12F/m,μ0=4π×10-7H/m)因而真空中的光速(m/s)而一般介质中的光速     (一般v

8、向传播,现考虑空间中任一点P的振动。设为P(x,y,z),用矢量r表示。设光波速度为v,从o点传到P的时间为t',则t'=rcosθ/v而P点的振动可写为U(r,t)=Acos(ωt-ωt')=Acos[ωt–(2π/λ)rcosθ](ω=2π/T,λ=T·v)定义:K所以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