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ID:14517437

大小:25.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_第1页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_第2页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肝细胞,胶质细胞,热休克蛋白27蛋白质组学一词,源于蛋白质与基因组学两个词的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蛋白质组的研究不仅能为生命活动规律提供物质基础,也能为众多种疾病机理的阐明及攻克提供理论根据和解决途径。通过对正常个体及病理个体间的蛋白质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某些“疾病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可成为新药物设计的分子靶点,或者也会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标志。确实,那些世界范围内销路最好的药物本身是蛋白质或其作用靶点为某种蛋白质分子。因此,蛋白质组学研究不仅是探

2、索生命奥秘的必须工作,也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巨大的利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是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时代的特征。利用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通过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将各种蛋白质区分开来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它在蛋白质组分离技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质谱技术是目前蛋白质组研究中发展最快,也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技术。热休克蛋白27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一员,蛋白质组学研究证实HSP27在人类大肠癌肿瘤细胞中呈过表达现象,并且认为HSP27表达与大肠癌肿瘤细胞转移相关.近年来,HSP27表达被证

3、实与化疗药物耐药和患者预后相关.HSP27表达水平可能是大肠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进一步深入研究HSP27与大肠癌的关系,利用其作为大肠癌诊断、分级、治疗、预后的标志物及研制开发新的抗大肠癌药物有重大意义。此外,热休克蛋白27对大鼠脑缺血也用重要的影响。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生物进化高度保守、在生理和应激条件下均能表达的蛋白质家族.HSP27通过与凋亡通路中的一些重要蛋白相互作用也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

4、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促红细胞预处理组于缺血开始前2h予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kg;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在手术前2h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及热休克蛋白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再灌注24h后,缺血再灌注组可见较多的POD阳性细胞(67.48±11.17个/高倍视野),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缺血区阳性细胞数目减少(45.25±4.72个/高倍视野,P<0.01),假手术组偶见个别阳性细胞,正常组未见凋亡细胞;与缺血再灌注组(25.60

5、±4.42个/高倍视野)相比,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热休克蛋白27表达增加(67.56±13.84个/高倍视野,P<0.01);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亦增加(74.90±11.64个/高倍视野比40.14±7.50个/高倍视野,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后可抑制缺血损伤后缺血侧皮层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2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而实现的.肝细胞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核心原材料,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肝细胞永生化已成为可

6、能.肝细胞的永生化对于药物毒理、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以及肝脏组织工程的研究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目的探讨体外定向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方法及肝损伤模型肝内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常规培养ES细胞后,继续悬浮培养4d以形成拟胚体(EBs),转移EBs到铺有明胶的6孔板中贴壁培养,并添加3mmol/L丁酸钠开始诱导分化,7d后加入淤胆血清筛选、纯化ES源性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性标志基

7、因: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α1抗胰蛋白酶(AAT)、葡萄糖6磷酸酶(G6P)、酪氨酸转氨酶(TAT)mRNA水平的表达;以荧光示踪剂CFDA-SE标记诱导获得的肝细胞,并移植到肝损伤小鼠肝内,观察移植细胞在肝内的定居、增殖情况.结果诱导分化过程中,ES细胞形态逐渐出现肝细胞样改变,其超微结构与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十分相似;RT-PCR结果显示,随着诱导时间的推进,标志肝细胞发育过程的ALB、AFP、TTR、AAT、G6P、TATmRNA顺序表达;肝内移植实验

8、结果显示:ES源性肝细胞可在肝损伤小鼠肝内定居并增殖.结论丁酸钠联合淤胆血清可以诱导ES细胞分化为肝细胞,ES源性肝细胞肝损伤模型体内移植是可行的,这有可能为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肝病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来源.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AS)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认为AS是构成突触结构的第三种成分.AS对突触的数量、形态结构、成熟过程以及突触传递都有影响.AS能够以多种方式和神经元相互作用,如通过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细胞内Ca2+浓度的改变等环节影响神经元的生物活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