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ID:14532404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_第1页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_第2页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_第3页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_第4页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定西市黄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当地黄芪种植户的收入。因此,有效地防止黄芪病虫害,对提高黄芪品质、产量以及稳定黄芪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芪主要病虫害有黄芪白粉病、黄芪根腐病、豆荚螟、中国豆芫菁、黄芪种子小蜂、蝼蛄、蛴螬等。关键词:黄芪;病虫害;发生;防治定西市为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当归、黄芪、党参等各类名贵中药材300多种。近年来,当地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战略主导产业,提出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

2、中医药产业种植、加工、流通标准化。目前,中医药产业成为统筹城乡发展,贯通一、二、三产,带动农民增收,引领地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A.membranaceus(Fisch.)Bungevar.mongholicus(Bunge)Hsiao]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补气壮脾胃、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等功效。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2010年,定西市黄芪种植面积达26.3万亩,占全国的40%。随着黄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

3、芪病虫害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当地黄芪种植户的收入。因此,有效地防止黄芪病虫害,对提高黄芪品质、产量以及稳定黄芪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芪主要病虫害有黄芪白粉病、黄芪根腐病、豆荚螟、中国豆芫菁、黄芪种子小蜂、蝼蛄、蛴螬等。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黄芪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防治措施。1.黄芪病害1.1黄芪白粉病1.1.1症状黄芪白粉病主要危害黄芪叶片及叶柄、嫩茎和夹果。罹病初期叶片两面生白色粉状斑,后期呈近圆形粉末状灰白色每层,为病原菌的菌丝体。发病严重时叶片呈黄褐色,干枯,造成早期落叶。叶片和茎干同事受

4、害,则植株枯萎死亡。1.1.2病原病原物为豌豆白粉菌(ErysiphepisiDC.),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属。1.1.3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闭囊壳岁病残体在土表越冬。翌年5~6月在适宜条件下,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首先感染2年生黄芪植株,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8~9月病情严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形成子囊果,随病残体落入土壤越冬。重茬或者与其他豆科植物连作的地块发病较重。栽培管理粗放,施肥浇水不当尤其是施用氮肥过多,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1.1.4防

5、治方法①清洁田园、实行轮作。田间发现发病植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忌连作,尤其不要与豆科植物连作。②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③药剂防治。在黄芪白粉病易发地区,可在播种期没667m2施用70%敌克松粉剂2Kg加入适量细干土撒入畦内,轻耙使之与土拌和,进行土壤消毒。用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2000倍液灌根,有较好的效果。发病期可用25%粉锈宁WP800倍液、50%多菌灵WP500~800倍液、75%百菌清WP500~6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50%硫磺SC2

6、00倍液喷雾防治。用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杀菌剂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2黄芪根腐病1.2.1症状为害黄芪植株的根部。受害植株地上部分初期生长点萎蔫,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株怔住萎蔫,最后全株叶片脱落、枯死。发病后期,植株侧根腐烂,极易从土中拔出,茎基部及主根上有红色条斑或纵裂,根部及茎部横切面维管束呈褐色。1.2.2病原普遍认为该病主要病原菌是茄腐皮镰孢(Fusariumsolani),其次是串珠镰孢(F.moniliforme)、木贼镰孢(F.equiseti)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2.

7、3发病规律镰刀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病菌借水流、耕作活动等传播,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叉根分枝裂缝及老化幼苗茎基部裂口处侵入。地下害虫、先抽个为害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管理粗放,通风不良,土壤黏重地块易发病。4月中旬发病,6~7月连阴雨后转晴,气温突然升高易发病,植株常成片死亡。1.2.4防治方法①选择砂质土壤种植。黄芪为深耕性药用植物,要求土壤有较好的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地面不积水,控制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切忌唉黏土地中种植。②进行轮作,实行条播或高畦栽培。③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线虫。④种子处理。播种种子用温水浸泡6小时

8、,然后用种子重量4%的50%多菌灵WP拌种,晾干后播种,可降低苗期发病率。⑤拔出病株。齐苗后,田间随时观察,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并用50%多菌灵WP800~900倍液浇灌病穴。防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