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提纲.doc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提纲.doc

ID:14540750

大小:9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提纲.doc_第1页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提纲.doc_第2页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提纲.doc_第3页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提纲.doc_第4页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提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提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然灾害提纲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判断自然灾害的标准)(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2.灾情大小的判断:主要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3自然灾害的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4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自然背景:(1)气候背景: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极为不均。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改变性强。(2)地形地质背景: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太平

2、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生物背景: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泥土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生殖了多种的有害生物。(二)人文背景:(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3)人口和经济密布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不服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1地震:原因: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

3、-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开破碎构造。2滑坡、泥石流成因: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滑坡:a发生条件: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b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C措施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③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④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泥石流:a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b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

4、、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C措施: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③修筑排导槽,劝导泥石流事物到特定位置等3.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4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a原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候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采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b

5、措施: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气候②建筑水库,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不均③开挖机井,抽取地下水④防治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⑤培育、种植旱生作物(针对旱作农业区)⑥建筑梯田,平整土地增加水分入渗(针对旱作农业区)5洪涝a成因:自然原因:①气象因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不均且季候、年际变化较大②水文因素:江河泛滥、堤坝溃决、凌汛、风暴潮。③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④河道因素:河道曲折,地上河。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④占用河道b措施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建筑水库,拦蓄洪水③建筑分洪、蓄洪工程④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

6、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⑥加固堤坝⑦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淮河)例如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1流经湿润地区,支流多,流域广,汛期长,水量大雨季流域内普降暴雨,上中游干支流同时来水。2长江下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泄洪能力不足。人为原因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胡泊萎缩,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③地处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6沙尘暴a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面干燥;③碎屑事物丰富;④多大风天气;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采伐④不

7、合理的利用水资源b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合理载畜量,推广轮牧③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④工程固沙7台风;台风主要的危害有:①狂风;②特大暴雨;③风暴潮。风暴潮措施:①建筑、加固沿海塘坝②建设、恢复海防林③保护沿海堡礁8寒潮(1)出现季节: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2)寒潮的影响:弊:农业生产方面:秋末初春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天气容易使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晚秋作物和春播作物倒伏和冻害;在北方草原地区,暴风雪不仅覆盖草场而断绝牲畜食物来源,还会导致牲畜受冻死亡。寒潮对电讯、交通等方面也有破坏作用。利:有助于地球表面高低纬度的热量交换。带来了雨

8、雪,缓解旱情。带来的低温能有效地杀死病虫害。能带来风力资源。9蝗灾:措施1.农业防治:①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②在荒滩坑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蝗灾发生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