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文学专业考研00-10年真题

兰州大学文学专业考研00-10年真题

ID:14545015

大小:166.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29

兰州大学文学专业考研00-10年真题_第1页
兰州大学文学专业考研00-10年真题_第2页
兰州大学文学专业考研00-10年真题_第3页
兰州大学文学专业考研00-10年真题_第4页
兰州大学文学专业考研00-10年真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文学专业考研00-10年真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兰州大学2000年古代文学史考研试题招生专业: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史一、填空(25分)  1、〈诗集传〉的作者是____ 。  2、〈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公羊传〉和〈   〉。  3、‘朝饮木兰之坠露兮,______。  4、司马迁<在报认任安书〉中论述其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_____,成一家之言。”  5、“古书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   〉一书。  6、西昆派以____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7、___-在词史上被称为“花间鼻祖”。  8、陆游的临终遗嘱是〈   〉诗。  9、话本是宋代“____

2、__”艺人的底本。  10、严羽的诗学专著是〈  〉。  11、元杂剧的基本体式是 ____-。  12、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牡丹亭〉、〈南苛记〉、〈邯郸记〉、〈  〉。  13、明以来称之为“四大传奇”的元末南戏是〈荆钗记〉、〈拜月亭〉、〈杀狗记〉、〈   〉。  14、清代中叶,被称为“雅部”的昆曲日益衰落,而被称为“  ”的地方戏兴盛。  15、〈饮冰室集〉的作者是____。  16、五四时期,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是以____-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  17、鲁迅的〈呐喊〉与〈彷徨〉被视为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其重要原因是他创造了一_____为代表

3、的现代小说经典作品。  18、3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坛,形成了既对峙又互渗的三大文学派别  ____、____-、_____。  19、被称为30年代现代诗歌批派“诗坛的首领”的作家是____。  20、1937年4月,曹禺写了剧作〈    〉,人们称它为曹禺“生命三部曲”之最。21、张爱玲在其代表作《金锁记》中,刻画了一个具有倔强个性和破坏力的女性形象----------22、40年代中国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23、“中国的苦难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出自诗人---------二、论述1. 简述《诗经大雅》专五首周民族史诗的主要内容

4、及其写作特点。2. 试述李白七言绝句的语言特色。3. 概述《红楼梦》的影响。4. 试述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新的文学范式”的开创。5. 简论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的特征。兰州大学2000年文学理论考研试题一.选择。(从提供的四个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答案的编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1、“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中提出的。A、马克思、《致敏·考茨基》B、恩格斯、《致康·施莱特》C、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D、马克思、《致玛·哈克奈斯》2、读者放应批评的主要阵营在()A、德

5、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3、毛泽东首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在()A、1956年B、1958年C、1957年D、1960年4、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是()A、司空图B、严羽C、刘禹锡D、刘5、主张“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作”的是()A、克罗齐B、哈罗德·布鲁姆C、苏珊·朗格D、康德6、“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出自()A、《庄子·天地》B、《周易·系辞》C、王弼《周易略例》D、《论语》7、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主张是()提出的A、克莱夫·贝尔B、塞缪尔·贝克特C、黑格尔D、

6、雷纳·韦勒克8、“隐含的读者”的观点是()提出的A、姚斯B、伊塞尔C、赫斯D、费什9、“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是()的名言A、弗洛伊德B、席勒C、卡尔·荣格D、汉斯·利希特10、“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出自()A、陆机《文赋》B、刘勰《文心雕龙》C、曹丕《典论·论文》D、钟嵘《诗品》二.名解。(每小题2分,共10分)1、叙述频率。2、典型环境。3、隐含的读者。4、“陌生化”。5、诗。三.简答。(每题5分,共30分)。1.怎样理解艺术概括中“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介入?2.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7、?3.在文学创作中应该怎样把握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4.人类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为核心的生活活动对文学艺术而言具有怎样的美学意义?5.怎样理解“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含中的审美意识形态”?6.在叙事作品中,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什么的样的意义?四.分析与阐述。(每题10分,共40分)1.下面是宋人张于湖的一首词《念奴娇·过洞庭湖》{洞庭青草近中秋},请结合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构造的特点以及意境的审美特征加以分析。《念奴娇·过洞庭湖》张于湖“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晖,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年岭表经

8、年,孤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