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

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

ID:14547988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_第1页
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_第2页
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_第3页
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我性格的形成与重塑•自我价值感是学习而来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家庭价值观的呈现,因而检视自己、原生家庭,有助于改造自己,找出生命的动力,通过这样的察觉与改变历程,更能凸显生命的意义。•“自我重塑”(self-reparenting)的动力必须来自于你自己。通过书中自我剖析的部分,你可以更进一步借着分析自己与父母的互动关系来了解自己。这是为了你自身的变革与成长,为了要重塑你既定的生命模式。•十二个禁止令禁止令(stopper)形成的原因,是小时候我们从内在发出自然的需求、欲望或感情时,却受到父母长辈们的禁止,常常陷入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我们大约会在三到五岁时开始接受禁止令。

2、禁止令的发生最初是父母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而形成的,因为孩子不了解生命里面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和危险。•第一个禁止令是”不要存在”。孩童时期被体罚、羞辱、忽视时,会恨不得有个地洞可以钻下、希望自己消失。父母亲冷漠、不关心的态度会使你觉得自己的存在无足轻重。在心理上,父母亲给孩子最大的伤害就是漠视。•第二个禁令是“不要当自己”。由于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许,他们总是用自己理想中孩子应该表现的样子来评断你。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你愈来愈远离本来的自己,而成为父母所期待的样子。•第三个禁止令是“不要亲近”。有些父母本身非常不善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肢体接触,如拥抱、亲吻。此外成人在焦虑状况下无心的呵斥

3、,孩子可能诠释为“不要亲近”的信息。•第四个禁止令是“不要属于我们”。如果小时候父母比较偏心,而你刚好又不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那个人,你甚至曾经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长大之后,我们很难有归属感。在与别人的互动关系上总是格格不入。•第五个禁止令是”不要长大”。有些父母很需要孩子需要他们,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才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有价值,所以,每次你要自己独立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被否定。•第六个禁止令是“不要像个孩子”。在童年时期,每当你展现出活泼、好动的本性时,却遭到父母严厉的斥责与喝阻。我们会变得很难快乐起来,因为内在那个快乐的本质已经一点一滴地被扼杀了。•第七个

4、禁止令是“不要健康第”。当你身体健康时,父母很少关注你,当你身体不舒服时,他们就会对你特别好。你为了获得父母对你持续的关注,可能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体弱多病、欠缺生命活力的人。成长之后,尤其在人生面临困境时,各种病痛都会逐一浮现。•第八个禁止令是“不要正常”。小时候,当你表现正常时往往得不到父母照顾和关心,可每次你一歇斯底里时,你就会被关注。事实上,有许多孩子早就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的愤怒或情绪来控制父母。•第九个禁止令是“不要成功”。在孩提时期,当你很得意地完成了一件作品,得到的却是父母对你的批评与苛责时,在潜意识中就会不自觉地去拒绝生命中任何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当然,这个部分

5、是绝对无法用头脑觉察到的。•第十个禁止令是“不要重要”。如果在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很少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也没有让我们了解我们对他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就可能会产生“不要重要”的禁止令。•第十一个禁止令是“不要思考“。也许在你小时候曾经非常好奇,可是当你在思考或发问时,却没有得到父母给你的鼓励和回应,于是,你渐渐地就陷入了这个“不要思考”的禁止令当中•第十二个禁止令是“不要感觉”。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里,几乎都认为情绪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些父母把情绪视为毒蛇猛兽,他们没有办法自然地接受孩子内心真实的情绪展现,所以每当孩子自由表达内在的感觉和需求时,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去扼杀或阻止孩

6、子将真实的情绪流露出来。五种束缚自己的驱逐令•有一个马车夫,驾着一匹神采飞扬的骏马肆意驰骋。有一天身后突然传来车主的口谕:“停!”马车夫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并不是主人。马车夫代表着我们的自我,而真正的主人是心灵,有时自我驱使我们去追求许多属于外缘的东西,或因童年时期体验产生的深刻烙痕,使我们一再陷溺在同样的应对模式中。•驱迫令(driver)源起于童年时期,在与父母长辈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言语、情绪举止、态度,使我们内心产生一种后天、非本能的驱迫性感受,即我应该如何、如果不的话会怎么样。这些驱迫令如影随形使我们的内心时时感到紧张、焦虑和压迫,而无法享受自然愉悦的生活。•第一个

7、影响我们的驱迫令是:“快一点!”有一些性格急切的父母常会催促孩子做什么都要快一点,孩子会敏锐地捕捉到这种信息中所蕴含的催逼性感觉,长大后内心会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很难真正放松下来。•第二个驱迫令是:“要更努力!”要求完美、成就导向的父母从小总给孩子一个信息,你做得还不够,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会总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会不断地追逐成就感来建立自我价值,很难让自己停下来,充分去享受那种完成事情的成就感与自我满足感,很难欣赏自己。•第三个驱迫令是:“要坚强!”有些父母常对孩子说“男儿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