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ID:14564156

大小:48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9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_第1页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_第2页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_第3页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_第4页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ThermalEnergyandPowerEngineering(门类:工学,二级类:能源动力类,专业代码:080501)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制冷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的,具备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软硬件研究、开发、设计、运行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利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二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技术,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制冷工程、控制理论等。了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知识;3、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3、;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生产组织和市场营销能力。三、主干学科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四、主要课程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热电厂设备控制、工业锅炉、汽轮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装置、换热器原理与设计等。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动力机械设备拆装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工业锅炉(制冷)课程设计、热电厂系统(小型冷库)课程设计、专业

4、创新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六、修业年限3~6年七、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八、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时、学分分配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项目类别门数学时比例学位课门次学分学时公共基础课14116846.611347844专业基础课1366626.581130594专业课热能工程方向31505.9939150专业课制冷工程方向31505.9939150额定院定选修课43217.24额定校定选修课903.59合计302506100.0027861588各学期各类课程额定学分分配表学期类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合计所占比例(%)公共基础课1823.515.5147139.01专业基础课3

5、761263418.68专业课热能工程方向6394.95专业课制冷工程方向6394.95额定院定选修课26882413.19额定校定选修课1111152.75实践环节02357183519.23创新学分42.20合计1827.525.52322261818182100.00九、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和安排1、理论教学(1)课堂教学、习题课、课堂讨论等环节的课时分配,应根据各门课的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在上述各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2)实验课教学应根据各门课的实验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加

6、强设计性和综合性方面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3)上机:在保证计划内上机130学时的前提下,充分给学生提供计划外上机的条件,保证学生计划外上机不少于300学时。2、实践教学本专业学生在四年学习中,加强实践环节,共进行35周的实践环节训练。(1)实习:①金工实习:2周。安排在第四学期在学校实习厂进行,通过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冷加工和热加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获得一定的技能。②电工电子实习:1周。安排在第五学期电工及电子学课程以后进行,通过必要的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焊接的基本技能、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工艺、典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学会使用有关电子

7、产品的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③动力机械设备拆装实习:2周。安排在第六学期,通过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动力设备结构、工作原理有全面的了解。④生产实习:3周。安排在第七学期。该项实习应安排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先进的企业。通过实习使学生对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⑤毕业实习:2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应结合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具体实习时间可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需要安排在毕业设计之前或毕业设计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所有实习必须按实习大纲进行,并评定成绩。(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理论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