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测试习:福建省三明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福建省三明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ID:14564980

大小:3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9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福建省三明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福建省三明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福建省三明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福建省三明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福建省三明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测试习:福建省三明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三明市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一、识字写字能力(20分)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气与旖旎。童年时,在故乡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迷恋。至今,那山仍清xī_____地yíng______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宵),矮小的只有半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有遍地□(撒撤)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suō____于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留连,乐此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

2、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听那风吹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huàn____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雅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顷)诉,山的呼唤。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节选自琼瑶《山的呼唤》,略在改动)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清xī____(2)yíng____绕(3)穿suō_____(4)huàn____想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字填写在方框里。(4分)(1)云□(霄宵)(2)□(撒撤)布(3)童□(雅稚)(4)

3、□(倾顷)诉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恰当的义项,将义项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渺无边际()(2)脑际()【际】①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②里边;中间。③彼此之间。④时候。(3)迷惑()(4)迷恋()①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②使看不清;使陶醉。③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④因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4、做读书文摘卡。请先在“读书文摘卡”上填写选文的篇名和作者,再将文中8个加点词语抄写在卡上。要求写正确、端正、整洁;不涂改。(8分)二、口语交际能力(10分)5、根据题目要求说话。(2分)(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忙”,也可以说“______

4、___________”。(2)希望别人原谅自己,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6、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请问:语文老师去年的今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7、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为此,某中学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假如你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你

5、会怎么说?请写出来(4分)三、阅读能力(60分)(一)古诗文默写(10分)8、默写上句或下句。(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9、默写杜牧《赤壁》全诗(4分)赤壁杜牧10、根据语境,默写诗句。(4分,附加2分)自古以来,登山给许多诗人以感悟,留下不少名句。杜牧上寒山体会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登泰山领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领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上庐山领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0分)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

7、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①向:从前。②冀、雍:古代两个州的名称。③曩:以往,过去。④绝:横渡。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甲翁之妻子去乡()(2)是山余亦未登()(3)愚公年且九十()(4)翌日,二翁偕往()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差矣,汝之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译文: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