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渡面板堆石坝基础开挖及处理设计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基础开挖及处理设计

ID:14571387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基础开挖及处理设计_第1页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基础开挖及处理设计_第2页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基础开挖及处理设计_第3页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基础开挖及处理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基础开挖及处理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洪家渡面板堆石坝基础开挖及处理设计来源:网络整理作者:未知发布时间:2007-04-29论文简述:摘要:洪家渡面板堆石坝处于高山峡谷岩溶地区,面板堆石坝高179.5m,河床宽高比2.38。在坝基开挖设计中,通过认真研究趾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将趾板上部高边趾板以上开挖边坡的坡面形状结合趾板进行布置。在趾板定线后,开挖边坡马道布置由低向高推进,马道随趾板的转折呈折线布置,各级马道相互平行,马道转点在平面上的连线为一直线;上下级马道端头与趾板基础内边线间以三角形斜坡段连接,三角形斜坡段为马道布置的起始控制段,按设计坡比定出马道与

2、趾板走向的夹角后,便可平行下级马道推出该级马道的布置。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边坡出现稳定性差的凸形坡,三角形斜坡段的坡比为设计总坡比。由于左岸坝轴线部山体较高,趾板及坝基开挖后,坝轴线部位边坡在立面上形成错台,通过稳定分析,坝顶高程以上坝轴线部位边坡向河床偏转30°过渡到原始边坡。3.2  坝基开挖设计趾板区的坝基结合趾板开挖一次开挖成型,坝轴线上游陡岸按不陡于1:0.5边坡开挖。在坝体轮廓范围内,九级滩泥页岩坡面,需清除表层覆盖层及强风化层的松散岩体,基面岩体湿抗压强度达10"15 MPa;灰岩地段,清除表层覆盖层至层状岩层

3、,对溶蚀破碎带、溶沟、溶槽内充填物进行清除,用铁锹挖不动即可;覆盖层清除后的达标基面,边坡应保持稳定状态。没有覆盖层的地方需清除表面松动石块、凹槽内积土和突出的岩石,以及树根草皮。4  坝基处理设计4.1  坝基地质缺陷处理在坝基坑及两岸边坡开挖中,揭露出的主要地质缺陷为:① 溶沟溶槽及溶洞,主要出现在灰岩中;② 破碎带,主要指断层、溶蚀及裂隙等不规则凹陷破碎带;③ 涌(泉)水,在九级滩页岩(T1y3)中主要表现为裂隙性渗水,在九级滩页岩(T1y3)与玉龙山灰(T1y2)接触带和玉龙山灰(T1y2)中主要表现为岩溶性及裂隙性

4、涌水。4.1.1  溶沟溶槽及溶洞的处理在坝基范围内多处发育溶沟溶槽,且分布范围广,形状不规则,难以定量确定位置和形状,其处理原则为:对开口宽度小于5 m、振动碾不能到达的沟槽用C15块石混凝土回填(块石含量不大于20 %)。趾板开挖中,在右岸趾板E11"E12段,遇宽40"50 m、深50"60 m的溶塌堆积体,形成上宽下窄的梯形溶槽,其上部为陡倾角层状灰岩夹粘土,下部为河流冲积的砂卵石及黑色有机质淤泥,不能作为趾板及大坝基础,将其全部挖除后,用混凝土回填修补,形成趾板和坝基基础。坝基开挖揭露的溶洞,将洞口段的充填物清除后

5、,用C15块石混凝土回填并进行回填灌浆,以保证坝基边坡的稳定。4.1.2  破碎带的处理趾板部位:对趾板基础有影响的有F6、F8和F3断层,F6、F8断层以较大的交角穿过趾板基础,F3断层走向与趾板交角较小,影响范围较大。对断层破碎带采用开挖后回填混凝土处理,开挖深为0.5倍破碎带宽度,开口宽度为2倍破碎带宽度,然后用C15混凝土回填,形成混凝土塞,并进行深15 m的固结灌浆处理。坝基部位:清除破碎带后,形成的狭窄沟槽按溶沟溶槽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开挖揭露,左岸近河床部位,趾板基础下侧的F3断层与其呈现较小的夹角,且断层破碎

6、带含块石夹泥层,对运行期趾板基础的受力和抗冲蚀性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其处理措为,将趾板基础F3断层上盘岩体全部清除,沿开挖后的新建基面布置锚杆,用同标号混凝土回填,并与趾板混凝土同时浇筑,并在趾板靠山侧增设侧向锚杆。4.1.3  泉(涌)水处理小涌(泉)水点处理按以下方式进行:为避免汛期涌水引起堆石体中的细颗粒料流失,产生管涌破坏,对所有出水点作反滤处理。处理方式为:①清除出水点空腔及周边的松动块石淤沙;②在出水空腔内回填块石(块石大小视出水点空腔而定);③在出水口上铺设两层5 cm厚的塑料盲材;④回填100"200 cm厚的

7、过渡料;⑤最后填筑主堆石料。在坝基下游(桩号纵下0-120)左岸(高程约972"980 m)揭露W120泉水点,填筑前估测流量约15"100 L/s,为有利于堆石填筑,避免运行期该泉水点的涌水掏刷大坝堆石体,以及分测运行期坝体漏水与坝基渗水的情况。对该泉水点,采用封闭泉水条带、埋管引排处理。封闭方式:顺泉水出露的条带采用C20三级配混凝土进行封闭,混凝土外轮廓形状(高度和宽度)根据现场岩石起伏确定,但外包混凝土距岩石的厚度应大于50 cm。引排方式:先清除W120泉口段空腔内的松动块石和淤沙,然后回填块石,最后埋入铸铁管(铸

8、铁管口用塑料排水盲材进行反滤保护)。铸铁管引出外包混凝土后进入坝体堆石体区,在堆石区内先在基岩上铺一层经找平碾压的主堆石料(厚度大于50 cm),然后按反滤原则进行保护。铸铁排水管施工期引至坝区集水坑,运行期(永久)引至厂房尾水渠挡墙顶部。4.2  坝基表面形态缺陷的处理坝基表面形态缺陷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