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戏曲相关资料

综合性学习 戏曲相关资料

ID:14585723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综合性学习 戏曲相关资料_第1页
综合性学习 戏曲相关资料_第2页
综合性学习 戏曲相关资料_第3页
综合性学习 戏曲相关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 戏曲相关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戏曲相关资料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1]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2-5]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

2、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家乡戏之莆仙戏莆仙戏是福建地区的古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始于唐,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至今仍有5000多个传统剧目。据统计,目前莆田市莆仙戏演艺人员达3800多人,总观众3

3、000多万人次,一个莆田人平均一年看10多场莆仙戏表演。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底,仙游鲤声剧团带着《白兔记》惊艳法国,作为“巴黎中国戏曲节”受邀的唯一县级剧团,获“最佳传统剧目奖”。这是被誉为千年“活化石”的莆仙戏首次走出国门,挺进世界艺术之都,登上法国巴黎的舞台。20130511期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套CCTV1《星光大道》节目中,莆田学院学生田汶弘在周赛第三关“家乡美”表演中将莆仙戏搬上央视荧屏。莆仙戏杰出人物王少媛是福建省莆仙戏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每两年一评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之中国第十七届戏剧“梅花奖”得主。1

4、.背景文化莆仙戏是福建省古老剧种之一,原名撔“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也曾到过马来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华桥聚居的东南亚国家演出,深受海外华侨的欢迎。莆仙戏是现存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表演艺术最具特色的剧种之一,被戏曲史家称为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宋元南戏的遗响、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活化石”。莆仙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和调查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自宋代形成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比已获“联合国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

5、产”的昆剧早了300年左右。新中国成立后,莆仙戏坛涌现出《团圆之后》、《春草闯堂》、《新亭泪》、《秋风辞》、《状元与乞丐》、《鸭子丑小传》等一批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的剧目,先后获得“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奖”等全国性大奖,并8次晋京演出,有3部剧目名登“中国当代十大悲剧”和“中国当代十大喜剧”,在中国剧坛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末肇始,莆仙本地文人对莆仙戏历史与学术,渐有注目和重视研究者。但是,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并组织戏剧界、学术界人士,对莆仙戏剧种全面深入研究探讨,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近20多年来,莆仙戏剧种的古老性质,及其誉称中国戏曲“活化石”的珍贵价值

6、,越来越为中外学术界广泛瞩目和重视研究,并逐渐得到公认。本地真正有研究的学者固然不多,然而关注或笔谈莆仙戏剧种特殊价值的文人,却非常普遍。因此,市、省、全国,以及港台地区与外国有些报刊上,多少都发表过有关莆仙戏的各类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莆仙戏和前述全国戏曲一样,历史上缺乏正面的史书文献记载,许多学者和普通文人对莆仙戏学术见仁见智,难免存在种种分歧看法。本文所以用“我说莆仙戏……”命题,以“我说”二字为主语,意思是说全篇内容观点都是笔者一己之见,一家之言。2.莆仙戏角色莆仙戏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莆仙戏的行当沿袭南戏旧规,原来只有生、旦、贴生、则

7、旦、靓妆(净)、末、丑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清末增加了老旦,故称“八仙子弟”。莆仙戏在清末后吸收了其他剧种的分行,增加了不少角色,但“靓妆”一角至今仍保留宋代杂剧的称谓。3.莆仙戏动作莆仙戏演员的基本功,总称为"傀儡核",手部动作"上不超于眉毛,下不低于肚脐"的艺术规格.如生角的"抬步",旦角的"蹀步",净角的"挑步".丑角的"七步溜",都保持傀儡形象,当演员要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喜用“雀跃步”,怒用“双摇步”,哀用“双掩面”,乐用“双体肩”俱以形象表达,不拘表演感情。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