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手机厂商供应链全解构

中外手机厂商供应链全解构

ID:14598545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中外手机厂商供应链全解构_第1页
中外手机厂商供应链全解构_第2页
中外手机厂商供应链全解构_第3页
中外手机厂商供应链全解构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外手机厂商供应链全解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手机厂商供应链全解构任何产业都存在供应链的问题,手机产业也不例外。手机市场快速发展,但供应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业界的关注。2004年零配件短缺,第一次使手机上游供应链问题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供应链含义不仅仅局限在上游零配件、原料的供应和配给上,即前端物流,还包括后端物流,即手机成品的分销、零售,通俗点就是渠道问题。因此,我们在讲一个产业的供应链管理的时候,一定是既包括前端物流管理,又包括后端物流管理。本文试图通过供应链的视角来解读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国产厂商与国外厂商在这些环节上的表现及原因。中国成为全球手机产业的

2、主角在新兴市场新增用户和欧美市场换机用户的双轮驱动下,2004年全球手机市场取得了4年来最大的增长,出货量突破6个亿。与此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据赛迪顾问统计,2004年中国制造了全球1/3以上的手机,同时销售了近8000万部手机,销售额突破了1200亿。随着全球手机产业资源整合趋势的加速,中国日益成为此次整合的重心。首先是国内企业向外整合全球资源,比如2004年TCL-阿尔卡特合资公司的成立,波导西门子合作的开展,以及最近明基电通对西门子手机事业部的整体收购。尤其值得一提

3、的是,作为3G标准之一的TD-SCDMA在产业链完善和资源整合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西门子、爱立信、北电网络、诺基亚、摩托罗拉、ST、泰克等一批国际巨头纷纷加强了研发和推进力度。其次,国外巨头也纷纷向内整合资源。2005年1月,诺基亚重组了其在华机构,成立了诺基亚首信,同时加大了对星网(国际)工业园的投入。另外,NEC、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在华企业也不同程度的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或重组,或加大在华研发力量。再次,中国政府也不断积极推动手机产业的资源整合。2004年9月,国家决定把北京、天津、上海、青岛、苏州、杭州、深圳、福厦沿海地

4、区、广东珠三角地区等9个城市和地区作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来规划和发展,以不断完善手机等重点电子产品的产业链布局,提高国内企业的供应链掌控能力。研发决定产品创新能力对于品牌厂商来讲,其供应链就是手机产业的前端物流。其中,研发是整个供应链的关键。研发模式一定,基本上就决定了其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一旦决定,则整个前端物流所包含的内容也基本确定,即决定了可以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品牌厂商所要做的就是如何管理好这一段为生产而生成的供应链。可以说,研发是前端物流的前端,是整个供应链生成和运行的前提条件,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品牌厂商的产品创新能力和

5、量产能力。手机产品功能性特性和时尚型特性两者缺一不可,决定了手机的研发不仅仅局限在有关通信的核心技术研发上,而且还包括产品的工业设计研发、关键零配件研发以及与手机创新功能密切相关的其它技术研发。首先,从品牌厂商对核心技术的自主化程度来看,手机研发基本可以划分为芯片级研发、硬件平台级研发、设计方案级研发和整机组装级研发四种类型。研发模式的不同基本上决定了品牌厂商不同的生产方式。手机的核心技术主要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基本上指核心芯片层,包括基频模块和射频模块两方面,是手机最核心的技术。目前这一块主要为全球几大芯片厂商所垄断,包括TI

6、、飞思卡尔、英特尔、飞利浦、意法半导体、ADI、高通等。软件分为底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两大部分,底层软件是手机核心知识产权的关键,包括物理层和协议栈软件。物理层软件是最底层软件,决定芯片设计特别是基带芯片的设计,只有DSP厂家才能决定物理层软件,因此基本上也主要掌握在芯片厂商中。协议栈软件在物理层软件之上,是通讯系统的规则和标准,通常由通讯系统标准的制定者或者专门的议栈软件厂商掌握,几乎包括了全球的主要电信设备供应商,如爱立信、西门子、北电网络、诺基亚、阿尔卡特等。芯片研发方式:厂商能够完成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手机设计过程,因此可以在第一

7、时间掌控功能创新趋势和产品配置变化,主导产品和市场的发展方向,从而也就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一般只有少数移动通信系统规格和标准的制定者,才具备此种研发能力,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飞利浦等厂商。大部分手机厂商不具备此种研发能力,包括国内大部分厂商和部分日韩厂商。一方面这些厂商不是手机核心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另一方面这种研发方式不仅是技术密集型,而且也是资金密集型,同时研发周期长。硬件平台研发方式:厂商以开放的硬件平台作为产品设计的主体,开发外围非关键部件和应用软件,实现个性化的手机功能配置、外观设计、操作界面等。实际上,在硬件

8、平台研发流行之前,一种较之更为简单的方式曾经在中国手机市场非常流行,即模块研发方式。其优点是厂商可以部分更改手机的外观设计,研发周期适中,研发成本相对较低。2003年以前,以模块作为设计主体的研发方式在国产手机厂商中的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