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吸附技术在钢铁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研究

电吸附技术在钢铁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研究

ID:14606912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9

电吸附技术在钢铁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研究_第1页
电吸附技术在钢铁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研究_第2页
电吸附技术在钢铁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研究_第3页
电吸附技术在钢铁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研究_第4页
电吸附技术在钢铁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吸附技术在钢铁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电吸附技术在钢铁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研究【摘要】电吸附技术(est)作为一项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且处理效果好。采用电吸附技术对邯钢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行中试,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降低电导率、氯根和硬度的效果明显,得水率高,基本适用于工业循环用水。【关键词】污水回用;电吸附;除盐1.引言电吸附(electrosorption)又称电容去离子技术(capacitivedeionization)。它是利用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及带电粒子的现象,使水中溶解盐类及其它带电物质在电极的表面富集浓缩而实现水的

2、净化/淡化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与常规的吸附方式不同,电吸附是将吸附剂极化以操纵界面电位,从而改变界面吸附量和选择性(电增强吸附)。电吸附的驱动力来自吸附质与电吸附剂电极的各种相互作用。电吸附过程中,吸附和脱附都可以通过电位的调控来完成。循环电吸附时,吸附剂首先保持在吸附电位,使吸附质从一种溶液中移去(电吸附),然后电位反向控制在脱附电位使其脱附到另一种溶液中(电脱附)。电吸附过程可构成电位控制的吸附、脱附循环,一方面允许提高吸附容量(电增强吸附),另一方面原位再生吸附剂。电吸附是一种不涉及电子得失的非法拉第过

3、程,所需电流仅用于给吸附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充电,因此电吸附本质上是一个低电耗的过程。它通过电脱附原位再生使用过的吸附剂,避免采用热再生,进一步节约了能耗,并且由于不采用溶剂洗涤或化学药剂再生,因而是一种清洁技术。电吸附水处理原理:含离子水由一端进入由阴阳电极形成的通道,在通道中,原水中离子或带电粒子受到电场力作用而朝极性相反的电极迁移,最终被电极表面的双电层所吸附。当去除电压并让双电层放电时,双电层所吸附的离子又重新释放出来,这样双电层得以再生,为下一轮电吸附做准备,原水即在这种充放电过程中实现了除盐及净化

4、。2.电吸附技术在邯钢污水深度处理中的中试应用2.1试验要求为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提高邯钢第一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增大回用量减少外排水量,需要对目前邯钢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因此使用电吸附技术对其进行试验,产水用途为邯钢循环补给用水,水质需达到工业循环补给水要求。2.2试验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分为三个步骤:工作流程,排污流程,再生流程。如图1所示。工作流程:储存在原水池中的原水通过提升泵打入保安过滤器,大于5μm的残留固体悬浮物或沉淀物在此道工序被截流,水再被送入电吸附(est)模块。水中溶解性的盐类被吸

5、附,水质被净化。排污过程:排污过程其本质和再生一样,是模块的一个反冲洗程序,但水源有区别,排污过程用的是中间水池的水,即再生之后的浓水,这是一个有效的节水过程,因为经过再生之后的浓水尚未达到饱和,所以用再生后产生的浓水再次冲洗模块,就节省了冲洗过程中的用水量,提高了产水率。再生流程:就是模块的反冲洗过程,用原水冲洗经过短接静置的模块,使电极再生。反冲洗后的水被送入中间水池,进入中水池的水等待下一个周期排污用。2.3数据与分析中试分四个阶段运行,第一阶段要求出水达到循环补给水要求,得水率75%;第二阶段要求得水率

6、70%;第三阶段要求得水率80%;第四阶段要求得水率75%。2.3.1电导率。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的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关系。当它们的浓度较低时,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本试验对电导率的去除效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平均去除率74.5%;第二阶段平均去除率79.5%;第三阶段平均去除率66.6%;第四阶段平均平均去除率73.1%;出水平均电导率为588.9μs/cm。2.3.2总硬度。总硬度是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工业用水影响很大,过高的总硬度会导致结垢

7、。本次试验总硬度去除率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电吸附对硬度的去除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其中第一阶段平均去除率79.6%;第二阶段平均去除率84.8%;第三阶段平均去除率76.4%;第四阶段平均去除率77.1%,出水总硬度平均达到5.1mmol/l。2.3.3氯化物。氯离子是主要考察指标之一,是总盐中含量最高的组分,氯离子过高可能对钢铁管道产生腐蚀。氯离子的去除也是除盐的重要指标。本次试验氯离子去除效果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对氯离子的去除效果是相当好的(要优于电导率),其中,第一阶段平均去除率80%;第二阶段平均去

8、除率86.2%;第三阶段平均去除率69.3%;第四阶段平均去除率82.1%;出水氯离子浓度平均为91.05mg/l.2.3.4cod。cod是水中有机物消耗氧的含量,是反应废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水质监测的重中之重,电吸附对cod的去除效果见图5。电吸附对cod的去除机理有两种,一是吸附(还原性物质或极性有机物),一是分解(非极性有机物)。浓水cod是否浓缩,主要取决于这两种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