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ID:14616132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有效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乐于质疑、乐于探究新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答疑解惑的强烈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就我校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同行们交流、共享。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流程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流程会因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稍有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1.自主学习  自学是“问题+解决”教学成功进行的前提。让学生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使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然后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根据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质疑。  2.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本模式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本模式中学生首先自主学习后,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形成第一类问题。然后教师在充分设计和优化的基础上,艺术性、情景化地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索提升和生成新的问题。

3、  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并不是什么问题都由教师做答。解决问题应坚持这样的原则:学生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可由学生解决,学生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首先在老师的启发下看能否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就需要老师进行适当引领、点拨,然后教师再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后,最后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  练习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巩固练习必不可少。教师向学生出示课前经过精编精选的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实行反馈矫正。练习时,学生已经掌握的,不再复述和讲解;学生完成不理想的问题

4、,先由学生讲解,学生讲解不到位、不科学的地方则由老师进一步分析;然后,再选择同类题目进行针对性练习。  5.归纳总结  课堂上,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后,学生对本节课的各个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但是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规律也理解得不够深刻,教师通过归纳总结使课本知识得到升华,使学生对答题规律、答题方法与技巧能灵活运用和掌握,最后再把问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问题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解决。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

5、理教学中的应用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解决自己、同学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掌握所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在解决问题

6、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质量”的概念时,课文中说“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但并没有说为什么。上课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从质量的概念上能分析出什么?”学生分析后认为:“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其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然后我进行启发:“物体质量有大小,那么,一个物体质量的大小是不是也可以改变?”有学生马上想到,还可以用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来判断质量是否变化,这样,学生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就容易

7、理解。  3.发展学生的思维  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问题是引发思维的起点。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严密性思维、深刻性思维、灵活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性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例如: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设计和过程,分析其好处和不足,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时,让学生

8、思考结论中应有什么条件限制,应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等,从而培养学生的严密性思维。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积极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创设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的问题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直观的问题情境,从而用问题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用心思考。  2.教师的素养是决定“问题+解决”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