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

ID:14624711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9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_第1页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_第2页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_第3页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_第4页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度和活跃课堂气氛、让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也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其实,提问也是有技巧的,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计提问难度,灵活运用提问方法,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如地驾驭45分钟。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2、(2015)15-0-02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实行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可以说与教学本身俱来,《论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篇记载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启发弟子谈志的事例,其中便有提问的成分。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提问是一项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到会设计提问,而且还要会运用提问,做到设计得精,运用得好,以下

3、我们将探讨提问的重要意义: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而提出疑问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是当代问题教学理论提出的概念。研究者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的,问题情境是形成思维的中心环节。问题情境的基本组成成分有三:一是新的、未知的东西,反映的是思维的对象――内容;二是对未知东西的需要,反映的是思维的动机;三是学生的可能性,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已达到的知识水平。问题倩境的这些组成成分表现了思维的内部条件。作为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提问的形式有语言形式(主要的)和非语言形式(辅助的,如手势、面部表情等)两种。语言形

4、式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如字条、小黑板、投影仪等)两种,口语形式还有疑问句式和陈述要求两种,提问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对问题的调节,语言会更加清晰易懂,更加适合学生,对交互活动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口语提问形式。  二、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  针对班级人数多,学生程度差异大的实际,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的难易度,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通常的做法是设计阶梯性的问题,从易到难提问。  以高一英语上册Unit7中的Lesson26andLesson27EARTHQUAKES为例:对部分学生而言,课文内容较难理解,课后

5、问题设计偏难。因此,为了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可以尝试按课文顺序对问题重新设计如下:  ①InwhatpartoftheUnitedStatesisSanFrancisco?②Inthespringof1906,whathappenedtoSanFrancisco?③Howmanypeoplelosthomesaftertheearthquake?④Howmanypeoplediedintheearthquakeandthefires?⑤Whathappenedagaininthecityinthefallof1989?⑥Canyoutellthereasonwhy

6、thereareearthquakes?⑦WhydidthetwoworstearthquakesbothhappeninSanFrancisco?⑧Whatshallwedotomakesureearthquakesdonotdestroywholecities?  其中,问题①②③④相对简单,比较适合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只要细心,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⑥⑦⑧相对较难,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将语言重新加工,比较适合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较难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使之简单化。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原则  “学起于思,思源于

7、疑”。提问时,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或参考答案,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这个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能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模式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和引导,切忌固执己见、默守陈规,应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善于发现和领会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和新颖点,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置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