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ID:14627483

大小:5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9

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_第1页
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_第2页
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_第3页
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_第4页
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巨林公司新工科建设专题项目申报指南一、建设目标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函》号召,昆山巨林科教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林”)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启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搭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其中,巨林公司将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发布设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专业及课程资助,协助高校加快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步伐,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推广新技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促进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履行企业社会

2、责任等目标。该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围绕目前IT产业热点技术领域,包括智能制造、机械控制、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机器人设计等技术方向,支持高校在这些技术方向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实训室,服务于高校基础教学及实训科研。同时也可以基于实训室环境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认证、课程建设等,推动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企业与机械制造、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控制、工业设计等五类不同专业基础的高校合作,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其中,不同专业类型的高校建立专业侧重点不同的特色实践实习基地,由企业和高校联合管理。二、申报条件2017年项目

3、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机械控制、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机器人设计等专业方向的课程建设。(1)项目期内至少建设完成1个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实训室项目,建设完成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实训室应是行业热点技术实训室。(2)建设完成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联合实训室能够同时满足一个专业的实验教学。(3)实验室建设完成后能够开展相关培训认证。(4)建设完成的实验室具备行业应用展示及参观功能。(5)优先考虑具备开展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等方向基础课程的院校。(6)申报高校能够充分整合自身的各类教学资源,支持与企业的大学生实习实训的

4、合作共建;(7)申报高校能够将大学生实习实训的技术领域方向(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等),与自身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相契合,融入到申报高校的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内容中;(8)申报院校选择巨林公司为该专业发展的优先教育合作方,以及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及产品供应商。三、建设要求(1)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大学生实习实训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实习实训基地的负责人,健全有关大学生实习实训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2)创新大学生实习实训教育模式。积极推动大学生实习实训教

5、育模式创新,由参与共建的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大学生实习实训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实习实训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大学生实习实训教育的培养质量。(3)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队伍,由高校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大学生实习实训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本项目要求针对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同步开展建设。1.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立足于智能制造、机械控制、机电一体化、自动化

6、、机器人设计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用人需求,结合全国及申报高校近三年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并针对未来三年的行业需求情况进行论证,总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提出教学内容改革方案,进而形成与行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立项专业须完成以下任务:(1)全国高校机械制造、自动化相关专业,以及申报高校近三年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质量以及未来三年的行业需求情况的论证报告;(2)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3)与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旨在通过设立课程资助,协助学校进行课程建设,提升教

7、学质量,促进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工作,并依据智能制造、机械控制、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机器人设计的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制定符合行业人才需求的核心课程。立项课程须完成以下任务:(1)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具体的课程时间分配、章节、实验与实践、习题。(2)教师授课教案:每章节均提供PPT课件。提供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论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内容。(3)习题:按照教学内容和进度情况,每章节均设计与该章节匹配的习题,并给出参考答案。(4)课程实验与实践:实验描述、实验步骤、社会实践安排与计划。(5)课程教学方法:课程应提供所用教学平台、考核办法、教

8、学方法特色等。(6)课程网址:公开可随时访问、互动。四、支持方法(1)经费支持:项目拟软硬件设备及教学资源支持。学校需具备建设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等方向实践基地的基础条件,建设周期为从立项日起为期一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