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法师对中国佛学的贡献★

道安法师对中国佛学的贡献★

ID:14658367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道安法师对中国佛学的贡献★_第1页
道安法师对中国佛学的贡献★_第2页
道安法师对中国佛学的贡献★_第3页
道安法师对中国佛学的贡献★_第4页
道安法师对中国佛学的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安法师对中国佛学的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ttp://www.yixuew.cn/道安法师对中国佛学的贡献黄夏年【内容摘要】道安法师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作用是人尽皆知的,本文以大量的事实对法师的贡献作了具体说明,对法师所作的贡献,及由于法师而形成的中国佛学的有关内容也作也点评,使人对法师的贡献的理解可以落到法师所做的实际工作中。可以更形象具体地理解法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关键词】道安佛学在中国佛教史上,道安法师是前无来者集大成之第一人,他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受到了历代佛教徒与学者的称赞,影响深远。本文即在前贤论述的基础上,着重谈谈道安法师在中国佛学史上的贡献。一道安,俗姓卫,河北常山扶柳人。7岁

2、开始读儒家书,12岁正式出家为僧。他聪明过人,学习勤奋,20岁出外游学。道安大小乘佛教兼修,具有良好的佛学功底,又有儒家学说、文学和历史等广泛的知识,在当时中国北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僧人,人称:“学不师安,义不中难。”道安出家时师事佛图澄。佛图澄是西域人,到中国内地传教时,正值当时中国北方社会动乱剧烈,战争连绵,百姓罹难。社会上巫术盛行,清谈之风大开,佛教已经正在脱离了依附道家的窘况,独自崛起。佛图澄利用了这个机会,在北方广布佛教,以“道术掀动”二石统治者,取得了统治者的欢心与信任,被统治者授于高位和重权,特别是他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皇帝发布诏书

3、,准许各族人民出家信佛教的大事,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佛图澄除了有巫术之外,还有广博的知识,不仅受到河北地区的知识分子的推崇,还受到了江南名僧的尊敬。他在世时弟子好几百,寺院好几百,僧尼几万人,给后来道安传教奠定了基础,佛教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潮流。佛图澄逝世后,道安正式开始传教。这时他已经基本上取得了北方佛教僧伽团体领袖的地位。道安与佛图澄一样,生活在动荡的社会之中,他自述“予生不振,值皇纲纽绝,玁狁猾夏,山左荡没,避难濩泽,师殒友折,周爱谘谋,顧糜所询。”军阀混战,百姓深受其害。为了躲避战祸,道安只得出入荒野,师友殒灭,特别是“迄冉闵之乱

4、,人情萧索”,人人朝不保夕,旦夕之祸随时都会发生。这真是应了佛教所说的“无常”的理论,不仅整个世界是无常的,就是社会和人生也是无常的,人人都不能把持自己的命运,不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作为一个北方佛教的领袖,道安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考虑,他更多地想到的是整个佛教的命运,如果不想办法,只能坐以待毙,经过几代人辛辛苦苦开创出来的一个大好的佛教局面,很可能就会顷刻瓦解。面临这个佛教徒“5聚则不立,散则不可”的现实矛盾,怎样才能避开矛盾,保持佛教上升的势头,守住佛教已经建立的事业,保存佛教的实力?道安决定带领徒众迁徙避难,走自古以来历史上各种人都只能

5、选择的唯一道路,以此来作为躲避灾难的最好的办法。从当时中国的情况来看,南方东晋政权偏安一隅,社会相对稳定,四川蜀地虽然交通不便,但地处偏僻,受战乱的影响较少,而且“山水可以修闲”,所以这些地方可以成为道安寻求避难的理想之地。365年,慕容恪攻河南,道安携众弟子外出避难,行至新野,弟子太多,牵扯太大,衣食难以解决,既不便行路也不便修行。于是道安决定将弟子化整为零,分为几拨。他让“法汰诣扬州”,将佛教播入到江南,让“法和入蜀”,将佛法传到西南。道安本人则率领弟子慧远等400余人渡黄河到达襄阳,暂时寓居,以观形势变化,等待回迁。379年,秦将苻坚率军攻打

6、襄阳,道安再度准备举众迁徙,无奈这时他已被太守朱序拘留,无法走动,只好再次“分张徒众,各随所之”,让他们出走避难。道安两次遇到战乱,两次分张遣众,说明他是为了保持佛教的实力,减少佛教徒伤亡而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并不像某些佛教书上说的道安重视“教化之体,宜令广布”。但是这在客观上所起到的巨大效果,却令人始料未及,佛教因此传播到其它地区。所以,战争一方面可以毁灭城市与生命,另一方面又造就了人口迁徙的局面,佛教也因此“因祸得福”,走向了更多的地方。“教化之体,宜令广布”乃是历史的必然,道安只是起到了作出一个正确决策的作用而已。二道安之前,我国已有不少佛典

7、传入。汉代安世高译出的小乘佛典,支谦翻译的大乘佛典都非常著名。二乘佛典同时传入,同时翻译,同时流行,促成了人们对佛教的更多了解,由于中国传统学说中的道家守一默坐的理论与佛教的禅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非常接近,因此佛教最初传来之时,佛教的禅学依附于道家的守一之学,最终形成了早期中国佛教的禅数学的发达,这也是中国佛学史上的第一次学术活动。至东晋道安时,随着人们对佛教的深入了解,特别是译经者人才济济,译出的佛典众多,佛学的问题意识也出现了变化。人们除了继续关心禅数学问题以外,当时还因整个社会上流行着玄学,而玄学钩深致远的学说特点,又与佛教的般若学有着相通之处。

8、但是这时的佛学研究资料仍然依靠的是外来的佛经翻译版本,中外之间佛教文化交流不断,来华的外国僧人不少。每个来华的外国僧人都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